第十章公债理论与制度一、公债概述1.公债含义及特点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的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自愿性:公债的认购应建立在投资者自愿承受的基础之上。有偿性:政府必须按期偿还债务本金,还要按照认购时约定的条件向认购者支付一定数额的利息。灵活性:公债发行与否以及发行多少,一般由政府根据现实和预期的财政资金收支状况、社会承受能力、金融市场态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灵活地加以确定。2.公债的分类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公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外债是一种“增量型”或“外在注入式”的经济推动力,从而增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可利用的资源总量,内债是对国民经济内部“此消彼长式”资源再分配的经济效应。以公债债务期限的不同为标准,公债可分为短期公债、中期公债和长期公债。3.公债的规模公债依存度:当年的公债收入与中央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当年中央财政支出额×100%公债偿债率: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与中央财政收入的比例。公债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额÷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100%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累计余额与当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100%居民应债率:公债余额占当年居民储蓄存款的比例关系。公债借债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居民储蓄存款×100%4.公债的政策功能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产生的首要动因。公债弥补财政赤字的实质是将本属于私人企业和个人支配的资金的使用权,在一定时期内以信用的方式让渡给政府。调节经济:公债的发行、偿还、使用都会对经济发展、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筹集建设资金:在一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国家,公债也承担着筹集建设资金的任务。5.公债负担由于政府发行的公债所需的还本付息财力,来源于税收收入或其他收入等,因而公债的偿还将增加税收,从而导致社会公众可支配收入的减少以及财政的债务支出增加而引起财政的其他支出减少等等,造成了一国人民的负担。政府的债务负担问题。纳税人的公债负担。公债的代际负担。二、公债制度1.公债的发行公募法指政府或受政府委托的部门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债的发行方法。承受法又称为包销法,是指政府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与银行和其它金融部门,再由银行和其它金融部门自行发售的方法。公卖法又称出售法,是指政府在证券市场以公开出售的方式发行公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