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章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2•§6.1卢因的群体动力论•§6.2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6.3奥尔德弗的“ERG”理论•§6.4麦克利兰的激励需要理论•§6.5佛隆的期望理论•§6.6亚当斯的公平理论•§6.7斯金纳的强化理论•§6.8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理论3§6.1卢因的群体动力论•一.群体动力论•二.对卢因的群体动力论的认识4一.群体动力论•KurtLewin:用受控实验法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当代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1938年提出把人的行为看成是其自身特点及所处环境函数,行为=f(个性环境)•1944年,卢因首先用“群体动力学”这个术语来表示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所形成的社会秩序,关于人的行为的“场论”•群体动力论主要内容:群体结构:正式领导,角色,规范,地位,规模,构成51.群体涵义•群体指指非正式组织•群体三个素:活动;相互影响;情绪。群体成员的活动、相互影响和情绪的综合构成群体行为。•群体同正式组织互相影响并共同接受“投入”、提供“产出”,62.均衡状态的“力场”•群体是处于均衡状态的各种力的“力场”,叫做“生活场所”或“自由运动场所”。•这些力涉及群体成员的环境、群体成员的个性、感情及其相互之间看法。•人的心理和行为取决于内在需要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产生内部力场的张力,环境因素起着导火作用。人的行为方向、群体活动方向取决于内部力场与情境力场(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以内部力场张力为主。73.群体目标•除正式组织目标外,群体(非正式组织)必须有自己的目标以维持群体的存在和持续作用。•领导者为促进群体和谐提供相当时间和手段。•有效的群体必须觉察并处理人与人之间现存的和潜在的分裂和冲突•推心置腹的交谈行为,有助于成员发挥创造性,使情绪稳定,减少对立情绪,增强自制力。•相互信赖水平高的群体,意见和感情交流好,问题明朗,能找解决办法,成员满足度、激励深度和凝聚力较高。84.群体结构•非正式组织(群体)有难辨认、非正式的结构。包含正常、非正常成员、领导成员和孤立者。•正常成员遵守群体大多数规范。非正常成员接受其中某些规范而拒绝另一些规范,受到挖苦、讽刺和排斥。领导成员在保持群体的团结方面作出贡献,帮助较弱的成员,减除内部紧张,代表群体提出要求。不属于基本群体的人是孤立者。95.群体领导方式•专制领导方式:个人决策,要求群体服从。群体成员爱争吵和攻击,有的完全依附于领导者。领导不在,群体活动停顿。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