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力与平衡(1)【教学目标】1、掌握力的基本概念。2、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3、熟练运动正交分解。4、可以灵活运用公式和推论。过程和方法:通过思考、分析、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物理发展史,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教学重点】:1、合成分解。2、正交分解。3、力的矢量三角形。【考纲考点】:力和力的平衡形变弹力A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B力的分解B共点力的平衡B1.力的概念及其矢量性【知识点的认识】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其作用结果使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说明:力的效应分外效应﹣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应.内效应﹣引起物体变形的效应.)2.力的基本特征有:(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有力就一定有“施力”和“受力”两个物体.二者缺一不可.(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力的作用效果:①形变;②改变运动状态.(4)力的表达:力的图示3.力的三要素:(1)力的大小.表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程度.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为N.力的大小可以用测力计测量.(2)力的方向.表示力的作用线在空间的方位和指向.(3)力的作用点.表示力的作用位置.4.力的图示法: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同时应该有明确的标度,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有时为了精确表示力的大小,还要在图中附上比例线段,指出某一长度表示多少牛的力.力的示意图是为了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而作的,它侧重于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力矢量常用黑体字母F表示.作力的图示时要注意:(1)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必须画在受力物体上;(2)箭头方向必须与力的方向一致;(3)线段的长度跟力的大小成比例.5.力的示意图在许多情形下,我们只是关心力的方向,而不太关心力的大小和作用点.这时只需在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个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这样的图叫做力的示意图.(1)意义: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因此线段的长短没有严格要求,不需要标度.通常用力的示意图进行物体的受力分析.(2)常见的力的示意图6.注意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区别:力的图示需要把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用有向线段的方式均表示出来,力的示意图仅表示出方向和作用点即可.【命题方向】(1)常考题型是考查概念:关于力,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力是物体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