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宁省沈阳市重点联合体期中考试物理试题(二).doc
下载文档

ID:3500887

大小:314.50KB

页数:11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5-1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辽宁省 沈阳市 重点 联合体 期中考试 物理试题
城郊市重点联合体期中考试高一年级物理试卷 试卷说明: 1.命题范围: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二章全部内容 2.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3. 试卷分两卷,第I卷为客观题部分,请将正确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II卷为非选择题,请将答案按照题序用黑色水性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客观题部分,共52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都能看成质点 B. 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可以把火车视为质点 C.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不一定要选择参考系 D. 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都是矢量 【答案】D 【解析】 【详解】A.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研究的问题中能忽略,就可以看成质点,不一定体积小、质量小的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故A错误; 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火车的长度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C.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一定要选择参考系,选项C错误; D.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都是矢量,选项D正确。 2. 短跑运动员起跑时的好坏,对于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如图所示,当发令枪响时必须奋力蹬地,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取最大的( ) A 位移 B. 路程 C. 加速度 D. 速度 【答案】C 【解析】 运动员奋力蹬地,以获得较大的加速度,使得速度增加较快,可以发挥自己最大体能 故选C 3.2012年5月,汉宜高速铁路客运列车将正式开通,结束了荆州市没有高铁的历史.假设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10m/s增加到50m/s时位移为x.则当速度由10m/s增加到30m/s时,它的位移是( ) A. B. C. 2x D. 3x 【答案】A 【解析】 【详解】列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v2-v02=2ax得: 502-102=2ax 302-102=2ax′ 故 A.,与结论相符,选项A正确; B.,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错误; C.2x,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3x,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4.一小球沿斜面匀加速滑下,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10 m,小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大小分别是 A. 2 m/s,3 m/s,4 m/s B. 2 m/s,4 m/s,6 m/s C. 3 m/s,4 m/s,5 m/s D. 3 m/s,5 m/s,7 m/s 【答案】B 【解析】 【详解】球经过AB和BC两段所用的时间均为2s,所以B为AC点的中间时刻,中点时刻的速度等于平均速度,所以 由 得: 在利用 可分别解得: ; 故B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答案是:B 5.汽车匀速行驶,由甲地到乙地时速率为v1,由乙地返回甲地时速率v2则往返全程的平均速率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设甲与乙间距为x,由甲到乙的时间为:,由乙到甲的时间为:,故全程的平均速率为:,故D正确,ABC错误。 6.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A. 5m B. 20m C. 31.25m D. 11.25m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可得:第1秒内的位移,则最后一秒内的位移,则设下落总时间为t,最后1s内的位移:,解得:则物体下落的总高度。 7.从某一高度相隔1秒先后释放两个相同的小球甲和乙,不计空气阻力,它们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 ) A. 两球距离越来越大,速度之差越来越大 B 两球距离越来越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C. 两球距离越来越小,速度之差越来越小 D. 两球距离保持不变,速度差保持不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设乙运动的时间为t,则甲运动时间为t+1,则两球的距离 可见两球间的距离随时间推移,越来越大; 两球速度之差为: △v=g(t+1)-gt=g 所以甲乙两球速度之差保持不变。 A.两球距离越来越大,速度之差越来越大,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错误; B.两球距离越来越大,速度之差保持不变,与结论相符,选项B正确; C.两球距离越来越小,速度之差越来越小,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错误; D.两球距离保持不变,速度差保持不变,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错误; 8.某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设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运动到中间时刻的速度是,经过全程一半位置时的速度是,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匀加速直线运动,前一半时间位移较小,后一半时间位移较大,所以中间时刻的速度比位移中点的速度要小,此外,可以设出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利用数学方法整理v2,v3的表达式,较好的方法是作v-t图,由图象看两速度的大小关系; 【详解】初速度为的匀变速运动的v-t图象如下,由于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可表示为物体运动的位移,由图象可得:当时间为时,对应的物体速度为,此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即图线和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要小于;当物体运动位移为时,对应的物体速度为,有图象明显看出,根据匀变速运动规律得它运动全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速度,即,故选项B正确,选项ACD错误。 【点睛】选择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头脑中要时刻想着图象法解决问题,其优点是形象直观,也可以利用图象法推导一下匀加速运动的这两个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9.关于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弹性物体只要有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弹力 B.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C. 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 D. 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 【答案】CD 【解析】 【详解】A.两个弹性物体有接触但是还必须有弹性形变才会产生弹力,选项A错误; B.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因重力和压力是不同性质的力,不能说“压力”就是“重力”,选项B错误。 C.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物体受到地面的支持力,是由于地面发生了弹性形变,选项C正确; D.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本身决定,与弹簧所受拉力大小及形变程度无关,选项D正确。 10.以下几种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可以存在的是( ) A. 速度向东正在减少,加速度向西正在增大 B. 速度向东正在减少,加速度向东正在增大 C. 速度变化量向东很大,加速度向东很小 D. 速度变化量向东很大,加速度向西很大 【答案】AC 【解析】 【详解】A.速度向东,加速度向西,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增大,速度减小,故A正确。 B.速度向东,加速度向东,则速度必然增加,选项B错误; C.速度变化量向东很大,但是用时较长,则加速度向东可能很小,选项C正确;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则速度变化量向东,加速度一定向东,选项D错误。 11.如图所示是P、Q两质点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的v-t图像,由图线可以判断 A. P质点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B. 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 C. t1时刻两质点又到达相同的位置 D. 在t1时刻之前,P质点的加速度均大于Q质点的加速度 【答案】AB 【解析】 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可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所以从图像中可看出P质点的加速度在减小,A正确,v-t图像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的大小,所以在0~t1时间内,P质点的位移大于Q质点的位移,即P在Q的前面,B正确C错误。在刚开始一段时间内P的加速度大于Q的加速度,随着P的加速度的减小,Q的加速度后来大于P的加速度,D错误。 12.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必须施加外力 B. 力是使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C. 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 物体不受任何外力,运动方向就不可能改变 【答案】BD 【解析】 【详解】A.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例如匀速直线运动,选项A错误; B.力是使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的原因,选项B正确; C.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力的作用,一定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选项C错误; D.物体不受任何外力,则运动状态不变,即运动方向就不可能改变,选项D正确。 第Ⅱ卷(主观题部分 共48分) 三、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3分,共18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纸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1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如图的一条纸带,标有0、1、2、3、4、5、6等计数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测得各相邻计数点间距s1=5.18cm,s2=4.40cm,s3=3.62cm,s4=2.84cm,s5=2.06cm,s6=1.28cm..已知电源电压220V,频率50HZ(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物体的加速度大小a=______m/s2 (2)打点计时器打下记数点3时,物体的速度大小V3=______m/s. (3)若实验中电源频率小于50Hz而未发觉,则加速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_.(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答案】 (1). 0.780 m/s2 (2). 0.323 m/s (3). 偏大 【解析】 【详解】(1)[1].电源频率为50Hz,故每隔0.02s打一次点;各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在图中被覆盖,故相邻两记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根据推论公式△x=aT2,有: (s1+s2+s3)-(s4+s5+s6)=a(3T)2 解得: (2)[2].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第3点速度等于2、4点间的平均速度,为: (3)[3].当电源频率小于50Hz时,根据T=1/f可知,实际打点周期将变大,而进行计算时,时间间隔还是按照0.02s计算,因此测出的速度数值将比物体的真实数值偏大. 14.在“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L0为__________cm. (2)弹簧的劲度系数K为________N/cm. (3)弹簧的真实原长应该比图中L0________. (填“偏大”、“相同”或“偏小”) 【答案】 (1). 10 (2). 10 (3). 偏小 【解析】 【详解】(1)[1].钩码的重力即等于其对弹簧的拉力,又根据胡克定律F=kx=k(L-L0),所以图线在横轴上的截距表示弹簧的原长,斜率表示劲度系数,故L0=10 cm; (2)[2].由胡克定律可得:劲度系数: (3)[3].考虑到弹簧竖直放置时,由于本身的重力作用,则弹簧真实原长应该比图中L0偏小。 四、解答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3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一物体从离地高80m处自由下落,g取10m/s2 ,求: (1)下落后第二秒内的平均速度; (2)在落地前最后1s物体下落高度。 【答案】(1)15m/s (2)35m 【解析】 【详解】(1)设前1s内的位移为x1,前2s内的位移为x2,第2s内的位移为x,则有: 则 (2)物体下落的时间 则最后1s下落的距离: 16.某种类型的飞机起飞滑行时,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4 m/s2,飞机速度达到80 m/s时离开地面升空。如果在飞机达到起飞速度时,突然接到命令要求停止起飞,飞行员立即使飞机制动,飞机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 m/s2。如果要求你为该类型的飞机设计一条跑道,使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飞机不滑出跑道,你设计的跑道长度至少要多长? 【答案】1440 m 【解析】 【详解】设飞机运动方向为正方向,由题意知,飞机匀加速滑行时: v0=0,a1=4 m/s2,v1=80 m/s 根据公式:v2-=2ax得 其位移: 匀减速滑行时:v2=80 m/s,a2=-5 m/s2,v3=0 根据公式:v2-=2ax得 其位移:=640 m 跑道长度至少为:x=x1+x2=1 440 m 17.某一长直赛道上,有一辆F1赛车,前方200m处有一安全车正以10m/s的速度匀速前进,这时赛车从静止出发以2m/s2的加速度追赶.求: (1)赛车何时追上安全车; (2)追上之前与安全车最远相距多大; (3)当赛车刚追上安全车时,赛车手立即刹车,使赛车以4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问两车再经过多长时间再次相遇.(设赛车可以从安全车旁经过而不发生相撞) 【答案】(1)20s(2)225m(3)20s 【解析】 【17题详解】 当两车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远,对赛车:v0=at′∴t′=5s 经过5s两车相距最远.当两车相距最远时,赛车位移:x赛=at/2 安全车位移:x安=v0t′ 两车之间距离△x′=x安+△x-x赛 ∴△x′=225m 故两车相距的最远距离为225m. 【18题详解】 第一次相遇时赛车的速度v20=at20=40m/s 设从第一次相遇起再经过时间T两车再次相遇,则:v20T+a/T2=v0T ∴T=30s 但赛车速度从40m/s减为零只需10s, 所以两车再次相遇的时间:=v0T/ ∴T′=20s 故经过20s两车再次相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