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环境化学基础1、什么是大气污染,它主要来自哪些方面?答: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某些物质的含量超过正常含量,引起空气质量恶化,从而造成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危害。来源一是大量的SO2排入大气形成酸雨,二是NOx、CO、SO2、碳氢化合物等产生的光化学烟雾,三是过量CO2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四是NO的排放及大量使用氯氟甲烷类化合物,破坏臭氧层。2、什么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如何防治?答: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即被认为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含硫燃煤产生的SO2被Mn2+、Fe3+等离子催化及光化学反应产生的羟自由基·OH氧化,将SO2→SO3,SO3+H2O→H2SO4。酸雨使所有露天材料遭受腐蚀,对农业生产造成灾难性的危害,会抑制植物的发育生长、使土壤贫瘠化。要减少酸雨的形成,首先要降低SO2的排放量,如用化学方法除掉SO2。3、什么是光化学烟雾?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是什么?如何防止光化学烟雾的产生?人们将参与光化学反应的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混合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一次污染物:排入大气的汽车废气及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CHx、CO、SO2。、烟尘。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一种毒性很大的臭氧、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PAN)等,其中臭氧占90%。防治光化学烟雾,首先要减少来自煤、重油、汽车尾气NO的排放,采用清洁的燃料,另外是在汽车上使用催化净化器,使2NO+2CO→N2+2CO2反应快速进行4、试述温室效应的产生及危害答:由于燃料用量不断增加及森林砍伐,使得大气中的CO2浓度不断增加,产生温室效应。温室效应将使大气平均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平原及低洼地造成严重危险,还将使耕地减少,农、渔及水资源的损失。1085、臭氧层有何作用,引起臭氧层破坏的物质有哪些?如何防止臭氧层损耗?答:臭氧层能吸收掉太阳辐射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生物及人类免遭紫外线辐射伤害。对臭氧层破坏的主要物质是NO及氯氟甲烷类化合物。要防止臭氧层损耗,就要限制对氯氟甲烷类的排放。6、试述氯氟甲烷(CF2Cl2)破坏臭氧层的反应机理。解:CF2Cl2+hν→CF2Cl+ClCF2Cl+hν→CF2+ClCl+O3→ClO+O2ClO+O→Cl+O27、水体的污染物分为哪几类?答:水体污染物主要分为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及植物营养素。8、什么是水体的富营养化?其成因及危害,如何防治?对植物有益的N、P等物质,因浓度太大,变为有害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使水体过分肥沃,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