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时一、传染病及其预防1、传染病是由某种特殊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所引起的,能在人和人之间或人和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3、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1)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叫传染源。(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历的途径叫传播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吸血昆虫)传播、接触传播等。(3)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叫易感人群。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1)控制传染源:如隔离、建立专门的传染病医院。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切断传播途径:如传染病流行期,在教室喷洒消毒液。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3)保护易感人群:如接种疫苗或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免疫力。5、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病原体存在部位: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①性传播②血液传播③母婴传播;易感人群:由于目前还没有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预防措施: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正确对待艾滋病患者:⑴.不歧视和不孤立艾滋病患者和艾滋病携带者,与他们和谐相处。⑵.给他们以精神和心理的支持以及力所能及的帮助。二、免疫与计划免疫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1(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