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史学研究1.(2021年广东卷)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奔成都,途中发生兵变,杨贵妃死于马嵬坡。以下为若干记载。路边杨贵人,坟高三四尺。乃问里中儿,皆言幸蜀时……贵人饮金屑,倏忽舜英幕。平生服杏丹,颜色真如故。(唐)刘禹锡《马嵬行》上令高力士诘之,回奏曰:“诸将既诛国忠,以贵妃在宫,人情恐惧。”上即命力士赐贵妃自尽。(五代)刘昫等《旧唐书》上曰:“贵妃常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高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乃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有学生以上述材料探究杨贵妃之死,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马嵬行》选材来自传说,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资治通鉴》较多细节描写,还原了杨贵妃之死的真相C.《资治通鉴》成书晚于《旧唐书》,故可信度相对较低D.《旧唐书》《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应注意作者的立场【解析】史料能否真实地反映历史事实,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史料作者对历史事实所持立场,《旧唐书》《资治通鉴》皆属于官修史书,更多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来思考问题,为君主提供政治借鉴之用,故选D项;刘禹锡的《马嵬行》是文学作品,受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不一定完全真实可信,但也能传达历史真相、保留历史信息,可以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排除A项;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有较多细节描写,但“还原了”说法过于绝对,并且违背了孤证不立的原则,排除B项;一般来说,时代越近越能接近历史的真相,可信度越高,但也不能绝对化,《资治通鉴》和《旧唐书》皆成书于唐代以后,且时间都比较久远,很难衡量二者的可信度高低,排除C项。2.(2021年6月浙江选考)历史人物评价常易引发讨论,如对商纣王、曹操、武则天等人,古今史家众说纷纭。尤其是新材料的发现会引发新一波的讨论,以曹操墓的发现为例一时曾有“不堪寂寞,曹操出土”的说辞。如何正确看待和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内容。下列历史人物评价标准和方法,合理的是A.知人论世,以当时当地大多数人的利益为评价标准B.与时俱进,以今日之价值标准全面衡量前人之是非C.察言观行,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侧重动机而非效果D.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运动趋势推动社会进步【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评价历史人物既要辩证的看待,又要历史的看待,应该综合考量,看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推动社会进步等,故D正确;“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