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东周燕文化第三节东周燕文化一、燕都临易与易一、燕都临易与易二、燕上都蓟二、燕上都蓟三、燕中都窦店古城三、燕中都窦店古城四、燕下都武阳四、燕下都武阳五、东周燕文化特征五、东周燕文化特征一、燕都临易与易一、燕都临易与易据《世本》记载,燕“桓侯徙临易”,燕桓侯于公据《世本》记载,燕“桓侯徙临易”,燕桓侯于公元前元前697697~前~前691691年在位,时当春秋早期。东汉年在位,时当春秋早期。东汉宋衷注:“(临易)今河间易县是也。”宋衷注:“(临易)今河间易县是也。”傅振伦考证,临易在今河北雄县、容城境内。傅振伦考证,临易在今河北雄县、容城境内。又据北魏郦道元《水经又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易水注》记载:“易水又易水注》记载:“易水又东迳易县故城南,昔燕文公徙易,即此城也。”唐东迳易县故城南,昔燕文公徙易,即此城也。”唐《括地志》云:“易县故城在幽州归义县东南十五《括地志》云:“易县故城在幽州归义县东南十五里,燕桓侯徙都临易是也。”里,燕桓侯徙都临易是也。”陈平认为“桓侯徙临易”与“燕文公徙易”是两次陈平认为“桓侯徙临易”与“燕文公徙易”是两次迁都,此燕文公为桓公之子,公元前迁都,此燕文公为桓公之子,公元前361361~前~前333333年在位。年在位。河北容城晾马台河北容城晾马台阳村发现的战国阳村发现的战国铜器铜器1966年发现铜壶1件1979年发现铜鼎1件、壶盖2件河北容城晾马河北容城晾马台南阳村发现台南阳村发现东周大型台址东周大型台址燕国城(临易?)重要遗物:带“匽侯载”和“匽王职”铭文的铜戈、带“易市”陶文的陶器以及数百枚燕国刀币大易故城(易?)二、燕上都蓟二、燕上都蓟《韩非子《韩非子··有度》: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有度》: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史记《史记··燕召公世家》:燕王喜二十九年(前燕召公世家》:燕王喜二十九年(前226226年年),秦攻拔我蓟。),秦攻拔我蓟。表明燕襄王至燕王喜时期,燕国以蓟为都,后世又称“表明燕襄王至燕王喜时期,燕国以蓟为都,后世又称“燕上都”。燕上都”。上世纪上世纪5050至至7070年代,在年代,在北京广安门外、宣武门至和平北京广安门外、宣武门至和平门一带发现发现典型的燕国饕餮纹半瓦当、密集的战国门一带发现发现典型的燕国饕餮纹半瓦当、密集的战国至汉代陶水井以及东周钱币窖藏坑、战国秦汉墓等,这至汉代陶水井以及东周钱币窖藏坑、战国秦汉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