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染色体病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23本章重点内容提示本章重点内容提示•染色体数目畸变染色体数目畸变::三倍体、四倍体、非整倍体及其原因;三倍体、四倍体、非整倍体及其原因;•结构畸变:结构畸变:各类型缩写符号;缺失、易位的简式、详式描述;平衡各类型缩写符号;缺失、易位的简式、详式描述;平衡易位携带者,罗氏易位;易位携带者,罗氏易位;•三体综合征(三体综合征(2121、、1818、、1313)中文、英文名称、主要临)中文、英文名称、主要临床表现、核型、发病机制;床表现、核型、发病机制;5p5p--综合征;综合征;•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中文、英文名称、主要临床表现、性染色体异常综合征:中文、英文名称、主要临床表现、核型、发病机制;核型、发病机制;•LyonLyon假说、假说、XX染色质、染色质、XX染色体失活证据、染色体失活证据、YY染色质、染色质、核性别;核性别;•脆性脆性XX染色体、脆性位点、脆性染色体、脆性位点、脆性XX染色体综合征染色体综合征4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平均每条染色体包含上千个基因。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稳定是维持遗传稳定性的基础。染色体异常可造成许多基因的增减,严重者可造成死胎或流产。能存活到出生的可发生多器官、系统受累的染色体病(亦称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或成为外表正常但携带异常染色体的平衡易位携带者,其携带的异常染色体会影响后代。5目前已报道的人类染色体异常已超过10000种,染色体异常综合征超过100种。约50%的早期流产胎儿具有染色体异常;人类新生儿中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为0.5%-1%;人群中外表正常但携带异常染色体的比例为0.25%-0.47%。染色体病已成为较常见且危害严重的疾病。因此,认识正常染色体的特征及其研究的主要技术、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机理、进而掌握染色体病的特征、发生机理以及诊断和咨询原则,对医学生而言意义重大。6第一节染色体研究方法第一节染色体研究方法一、常规染色体的制备一、常规染色体的制备7RPMI1640培养基+15%小牛血清+植物血凝素=5ml370C,培养68hr加秋水仙素,培养2~4hr(抑制细胞分裂)收集细胞离心,去上清液(1000rpm/10min)低渗处理,0.075MKCI,370C,25min预固定,甲醇:冰醋酸=3:1离心,去上清液(1000rpm/10min)重复固定三次制片,染色,观察,染色体分析正常人外周血或细胞89二、染色体形态学和显带技术1.染色体形态学及非显带核型的识别1)染色体形态:在染色体狭窄处是着丝粒(centromere,c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