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目录返回第四节酶的活力测定及分离提取一、酶活力的测定(一)活力(性)的表示方法(二)测定二、酶的分离提取目录目录返回一、酶活力的测定(一)活力(性)的表示方法1、活力——v测定酶活力就是测定酶促反应速度。v: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目录目录返回2、酶的活力单位(U):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催化一定量的底物起反应所需的酶量。1个酶活力单位(U),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在1分钟内能转化1微摩尔(μmol)底物的酶量或是转化底物中1μmol的有关基团的酶量。目录目录返回•1972年国际生化协会酶学委员会推荐了一个新单位:Kat——1秒钟内转化1mol底物的酶量。1Kat=6×107U•为了方便起见,有时用习惯法表示,如GPT的King氏单位。即100ml血清与足量的丙氨酸、a-酮戊二酸在37℃保温1h,每生成1umol丙酮酸为1个单位。•α—淀粉酶可用每小时催化1克可溶性淀粉液化所需要的酶量来表示。目录目录返回3、酶的比活力单位质量样品中的酶活力。如:1mg蛋白质中所含的U数。1Kg蛋白质中所含的Kat数。比活力=活力单位数(IU)蛋白质(mg)比活力=活力单位数(IU)酶制剂(g)目录目录返回•可表示酶制剂的纯度。在酶的提纯过程中,随着酶逐步被纯化,其比活力也在逐步增加,比活力越高,表明E愈纯,在酶的提纯过程中,E的总活力数会减少,但比活力却渐渐增加。目录目录返回4、酶的转换数Kcat每秒钟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微摩尔数。也即酶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效率。目录目录返回(二)测定•要求:测定初速度•最适条件•[S]>>[E]•活力测定常用方法:化学滴定法、比色法、比旋光度法、气体测压、测紫外吸收、同位素技术。目录目录返回二、酶的分离提取•选材→细胞破碎→提取→纯化→浓缩•注意:防止蛋白质变性。目录目录返回第五节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一、酶促反应速度的测量二、酶浓度对υ的影响三、底物浓度的影响四、pH对υ的影响五、温度对υ的影响六、激活剂对υ的影响七、抑制剂对υ的影响目录目录返回一、酶促反应速度的测量酶促反应速度可表示为:①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②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目录目录返回[t][P]0斜率=──=υd[P]d[t]目录目录返回•酶反应动力学主要研究酶催化的反应速度以及影响反应速度的各种因素。•在探讨各种因素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时,通常测定其初始速度来代表酶促反应速度,即底物转化量<5%时的反应速度。目录目录返回二、酶浓度对υ的影响•反应条件固定且[S]>>[E]下[E]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