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章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授课授课::涂晓涂晓今今第一节微观经济学的特点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1、分析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2、分析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3、分析所有单个市场价格的均衡的同时决定)进行的。微观经济分析所涉及的经济变量都是个量经济变量都是个量。教学资料: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微观”是希腊文““微观”是希腊文“μικρο”μικρο”的意译,原意是“小”。的意译,原意是“小”。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或价格理论。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三、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简称为“理性“理性人”人”或或“经济人”“经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