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铝合金的熔炼2.1概述2.1.1熔炼的目的对化学成分的要求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熔合在一起所得到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组成合金的各元素称组元。它们交互作用形成多种相,即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份、同一结构和原子聚集状态的均匀部分。不同相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分开。相的结构可分为固溶体和化合物两大类。固溶体:是指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中而仍保持溶剂晶格类型的一种金属晶体。大多数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溶解度是有一定限度的,过量会形成新相。金属化合物(中间相):是合金元素间发生相互作用而生成的一种新相(溶质含量越过溶解度),当合金中出现金属化合物时,通常能提高合金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但会降低塑性。晶体:物质内部结构中的质点(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规则次序排列的固体叫晶体。特点:规则的外形,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实际晶体由于结晶及其它加条件的影响,使得所得到的晶体在内部结构上产生很多缺陷,称真实晶体。2.1.2相关的基本概念烧损:熔炼过程中,熔体由于氧化而变成某些不能回收的金属化合物时,这种损失统称为烧损,其大小与炉型、炉料状态、生产工艺等有关。表面张力:作用在液体表面,并力图使表面自动收缩的力。与本身性质(对液态金属主要是成份和温度)、接触相的性质有关。是液态金属的重要物理特性之一。影响润湿、毛细、内吸附等现象的发生。润湿:液体在固体或液体表面铺展的性质。如接触面有扩大的趋势称润湿。如液体成球形,在固体或液体表面不能铺开,接触面有收缩趋势称不润湿。润湿角小于90度表示能润湿。相: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份、同一聚集状态并以界面互相分开的各个均匀的组成部分。合金中所有的相可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大类。组元:组成合金的元素(或稳定化合物)称为组元。结晶:物质由液体状态转变为晶体状态物过程叫结晶。过冷:液体冷却到平衡结晶温度以下某一温度才开始有效结晶的现象叫过冷。而该温度(实际结晶温度)与平衡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其大小影响结晶后晶粒的大小。(决定晶核生成数目和晶核长大速度,当过冷度很大时,生核数目很大,晶核生长不充分,得到了细小致密的晶体。)自发成核:只依靠液态金属本身在一定过冷度条件下形成晶核。非自发成核:依附于固态质点表面而形成晶核的过程(在晶体结构上与结晶金属相近的杂质,称活性杂质如铝合金中的TiAL3;称活化了的某些难溶杂质;结晶金属本身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