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学第二章博物馆教育的本质本章讨论的是博物馆教育学理论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即博物馆教育的本质。分三节,第一节是关于博物馆定义阐释,第二节是关于博物馆教育定义的理解,第三节是关于博物馆教育本质的探讨。第一节博物馆(MUSEUM)的定义及其理解汉语中的“博物馆’一词译自英文的“Museum”。出现于十九世纪后期。1867年,清末改良主义政论家王韬随英国人理雅格去英国译书,在他的《漫游随录》中记载了他所见的各种博物馆。在这本书中他使用了“博物院”一词,这是中国人首先用统一的名称概括各种各样博物馆。由于这部书出版较晚,博物院一词并未得到普及使用。卢浮宫镇馆三宝:维纳斯维纳斯是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这是她在罗马神话中的名字;在希腊神话里,她的名字是阿弗洛狄德。她的早期形象多风华正茂,容光焕发,后常被描绘成裸体女性。最有名的是公元前2世纪希腊雕刻,又称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为大理石圆雕,高2.04米,由阿历山德罗斯雕刻,1820年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发现,现藏法国卢浮宫博物馆。雕像高贵端庄,其丰满的胸脯、浑圆的双肩、柔韧的腰肢,呈现一种成熟的女性美。人体的结构和动态富于变化却又含蓄微妙,雕像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在风格上接近公元前四世纪古典主义盛期的作品,为希腊化时期所少见。卢浮宫镇馆三宝:胜利女神尼刻(尼克)(希腊语:Νίκη,“胜利”;拉丁字母转写:Nike)是希腊神话中的胜利女神[1],她在罗马神话中对应的是维多利亚(Victoria)。根据赫西俄德的《神谱》,她是泰坦神帕拉斯(Pallas)和斯梯克斯(Styx)的女儿,也是克拉托斯(力量)、比亚(强力)和泽洛斯(热诚)的姊妹,他们都是主神宙斯的同伴。尽管出身泰坦族,她在泰坦战争中还是站在了奥林匹斯神一边,为他们带来了胜利。卢浮宫镇馆三宝:蒙娜丽莎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桑迪.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蒙娜丽莎》是他一幅享有盛誉的肖像画杰作。画中人物坐姿优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尽致地发挥了画家那奇特的烟雾状“无界渐变着色法”般的笔法。延伸阅读:王韬其人其事王韬(1828-1897),原名利宾,字兰卿,号仲弢、天南遁叟、弢园老民等,吴县甪直人。道光八年十月初四(1828年11月10日),王韬出生于甪直镇书香门第,自幼毕读群经,博学多才,18岁便以第一名考中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