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酵解作第22章一、糖酵解作用的研究历史1905年HardenA和YangWJ发现糖分解过程中生成磷酸酯,随后发现这一过程有辅酶参与。1897年Buchner兄弟发现糖转化为乙醇不需要活细胞。30年代Embden和Meyerhof对糖的无氧分解进行深入研究,基本搞清了无氧分解的途径,故这一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rhof途径。二、糖酵解过程概述四、糖酵解第一阶段的反应机制(一)葡萄糖的磷酸化己糖激酶是调控酶,受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该酶催化的反应释放大量能量,为不可逆反应。HexokinaseGlucoseInducedfit己糖激酶(哺乳动物为单体酶,酵母为二聚体)有4种同工酶,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脑和肾,葡萄糖-6-磷酸对该酶有抑制作用,少量的无机磷可解除葡萄糖-6-磷酸的抑制作用,同工酶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同工酶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肾脏同工酶(葡萄糖激葡萄糖-6-磷酸的代谢途径(二)葡萄糖-6-磷酸异构化形成果糖-6-磷酸人类的磷酸葡萄糖异构酶为二聚体(三)果糖-6-磷酸形成果糖-1,6-二磷酸磷酸果糖激酶亚基的结构(四个亚基)白色为ATP,红色为果糖-6-磷酸磷酸果糖激酶催化的反应不可逆,ATP是别构抑制剂,F-2,6-BP是别构激活剂。两次磷酸化使葡萄糖转化为反应活性很高的F-1,6-BP有利于随后的分解反应磷酸果糖激酶是关键的调控酶,有4个亚基,3种同工酶,同工酶A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对磷酸肌酸、柠檬酸、无机磷酸的抑制作用最敏感;同工酶B存在于肝脏和红细胞,对2,3-二磷酸甘油酸(BPG)的抑制作用最敏感;同工酶C存在于脑中,对腺嘌呤核苷酸的作用最敏感。(四)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23970=-8.314310lnKK=10-4FBPDHAP+G3P1-XXX若FBP为:1mol/L10-4=X2/(1X)X=10-2若FBP为:10-5mol/L醛缩酶有多种同工酶,型醛缩酶存在于高等动植物,为四聚体,有3种同工酶,A主要存在于肌肉中,B主要存在于肝脏,C主要存在于脑组织,3种同工酶均由4中不同的亚基组成。型醛缩酶存在于微生物,相对分子质量只有型醛缩酶的一半,含有二价金属离子。果糖-1,6-二磷酸浓度较低时,容易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果糖-1,6-二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和二羟丙酮磷酸的反应机制(五)二羟丙酮磷酸转变为甘油醛-3-磷酸丙糖磷酸异构酶为四聚体,图中所示为单体的结构,红色为二羟丙酮磷酸。反应机制五、酵解第二阶段放能阶段的反应机制(一)甘油醛-3-磷酸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从兔的肌肉中分离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有4个相同的亚基砷酸化合物迅速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