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版第二章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01实践与认识02真理与价值03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前言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根本特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实践为基础,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人与世界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二是改造世界。那么,人为什么要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否认识和改造世界,怎样认识和改造世界?从哲学上讲,这就是实践与认识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真理与价值及其相互关系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识论和价值论要解决的问题。实践与认识一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实践的本质与基本结构认识的本质与过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意义一、实践与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以前的中外哲学都使用过实践的概念,并作过很多论述。中国古代哲学:实践是“践行”“实行”或“行”,主要指道德伦理行为。康德:把实践看成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黑格尔:把实践理解为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费尔巴哈:把实践与物质性的活动联系起来,但将实践等同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活动。(一)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个包含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马克思系统论述了实践的观点。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提出了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科学实践观的基本内容:•“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科学实践观的创立与发展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历史中首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其他一切历史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区别在于,“它不是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而是始终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不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