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要求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们群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正确认识历史和现实、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自觉性和能力。教学重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3.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革命和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6.人们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教学难点: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3.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前言社会历史现象扑朔迷离、纷繁复杂。社会发展是否有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如何看待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这一系列“历史之谜”在思想史上长期困扰着人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因素,准确把握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第一节、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人类普遍交往与世界历史的形成发展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和前提。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有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物史观,另一种是唯心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唯心史观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马克思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解决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创立了唯物史观。“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