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3课远古的传说【课标要求】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学习目标】1.知道炎帝、黄帝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及发明;尧、舜、禹;“禅让制”。2.知道传说与史实的区别,认识社会发展更替的原因。3.认识中华民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融合而成的。【学习重点】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学习难点】对“禅让制”的认识。【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炎黄华夏的由来”。第二部分为“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第三部分为“尧舜禹的禅让”。一、炎黄华夏的由来1.阅读教材,思考回答:我们为什么都说自己是“炎黄子孙”?2.“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太古及三代载记》从材料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阅读教材,简述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1)材料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依据材料归纳“轩辕”的功绩。3.远古传说是历史事实吗?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三、尧舜禹的“禅让”1.什么是禅让制?2.材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依据材料思考,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什么样的精神?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书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的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麻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对百姓十分关心,部落如有人挨冻受饿,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舜也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在他耕过田和打过鱼的地方,人们受他的影响,都养成了谦让的好风气。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传说,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位置的办法,历史上叫“”。──《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尧、舜、禹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三位杰出首领,你觉得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2)材料二中“”内应填入的内容是什么?(3)原始社会末期这种推举领导人的办法,到现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