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的基本史实,了解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作用,初步理清历史发展线索过程与方法阅读《材料研读》和《相关史事》内容,了解史实;识读西周等级示意图,认识分封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朝代兴衰和更替的规律,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心所向是朝代更替的规律【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难点:西周的分封制2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一、导入新课三字经(节选)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朗读三字经,提问学生三字经里提到的朝代,以解释三字经为问题载体,进行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学习。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夏朝建立的时间、地点、建立者。提示:约公元前2070年;阳城;禹。[来源:学科网ZXXK]2.教师提问:禹建立夏朝的意义有哪些?提示: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3.问题思考:禹通过禅让制成为部落首领,那么在夏朝建立后,有没有继续通过禅让制选出下一任君王呢?三字经中的“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提示:没有,禹的儿子启继承了王位。这句话的意思是禹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启,这个天下变成了他们家的天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开始。4.教师提问:“家天下”的“家”指的是什么?提示: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5.教师补充:夏朝还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制定历法对国家进行管理。6.图片展示:二里头一号宫殿复原图[来源:学§科§网]7.教师讲述: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从宫殿建筑群、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看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从出土的各种精美器物看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8.教师小结:由于夏王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出商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提示:约公元前1600年;汤;亳。2.教师提问:对比夏朝的灭亡,分析商朝很快强大起来的原因?提示:任用贤才、发展经济、关心人民。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