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光第3节光的干涉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在1801年成功完成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光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论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体会生活中光的干涉现象,并通过对本节课程的学习,知道双缝干涉实验的物理现象及基本原理,能够对相关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及必要的定量计算。【物理观念】通过干涉实验体会光的波动性。【科学思维】结合波的干涉现象通过科学的类比方法认识和理解光的干涉现象,体会光的波动性。【科学探究】通过介绍光的干涉现象的应用,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探究生活问题、探索真理的理念;【科学态度与责任】认光的干涉现象与生活和现代科技联系紧密,实现了课堂知识走向课外、走向生产、走向科技,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光的干涉的概念及表达式、光的干涉的条件、光的干涉的应用;【教学难点】光的干涉的条件、光的干涉的应用。一、【引入新课】光的干涉想一想: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雨后公路积水上面漂浮的油膜,也经常显现出彩色条纹。这些彩色条纹或图样是怎样形成的?如果两列机械波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振动方向相同,就会发生干涉。光是一种电磁波,那么光也应该会发生干涉现象。怎样才能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呢?二、【进行新课】探究点一、光的双缝干涉实验:光的双缝干涉在暗室中用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红色激光照射金属挡板上的两条平行的狭缝(图甲),在后面的屏上观察光的干涉情况(图乙)。甲实验装置乙屏的照片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如图让一束单色光投射到一个有两条狭缝S1和S2的挡板上,狭缝S1和S2相距很近。狭缝就成了两个波源,它们的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总是相同的。这两个波源发出的光在挡板后面的空间互相叠加,发生干涉现象:来自两个光源的光在一些位置相互加强,在另一些位置相互削弱,因此在挡板后面的屏上得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双缝干涉的示意图具体地说,如图狭缝S1和S2相当于两个频率、相位和振动方向都相同的波源,它们到屏上P0点的距离相同。由于S1和S2发出的两列波到达P0点的路程一样,所以这两列波的波峰或波谷同时到达P0点,也就是相位仍然相同。在这点,两列波叠加后相互加强,因此这里出现亮条纹。再考察P0点上方的另外一点P1,它距S2比距S1远一些,两列波到达P1点的路程不相同,两列波的波峰或波谷不一定同时到达P1。如果路程差正好是半个波长λ,那么,当一列波的波峰到达P1时,另一列波正好在这里出现波谷。这时两列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