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免疫荧光组化技术主要内容一、荧光的特征二、荧光素三、荧光素标记抗体的方法四、荧光抗体的质量鉴定五、免疫荧光组化染色方法六、荧光显微镜七、非特异性荧光的消除方法八、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思考题:1.什么叫荧光?2.常用荧光素有哪些特征?3.标记荧光抗体有哪二种主要的制备方法?4.免疫荧光组化直接法、间接法的原理和主要操作流程?5.观察荧光组化片时应注意哪些问题?6.非特异性荧光的消除方法有哪几种?一、荧光的特征分子都含有电子,电子在不停地运动着。根据量子理论,运动着的电子可以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电子遵守一定的规则,要以从一个能级向另一能级跃迁,并伴随着与能级差相对应的特定能量的吸收或释放。激发当电子吸收能量跃迁到较高能级,这个过程叫激发。发射以辐身方式跃迁时,能量转化成相应波长的光,这个过程叫发射。荧光跃迁到激发态的电子,大多处于单重激发态。如果电子直接从单重激发态以辐身方式跃迁到基态,由于单重激发态很不稳定,半衰期很短,发射持续的时间也很短,这种发射光,叫荧光。二、荧光素能够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的化合物称为荧光色素,必须具备:吸收激发光的光能并发射荧光。1、具备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条件(1)应具有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团,结合后不易离解,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易排除。(2)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后荧光素质量下降不多。(3)标记后对抗体的免疫学性质和生化性质无影响。(4)结合方法简便而快速,并且较稳定。(5)荧光素容易溶解,溶解后不会和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6)荧光颜色与背景组织的自发荧光颜色对比鲜明,能清晰判断结果。2.荧光素的种类(1)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分子量390D,最大吸收光谱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谱为520~530nm。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分子量389.4。(2)四甲基异硫氰酸罗达明(TRITC)是罗达明的衍生物,易溶于水,最大吸收光谱为550nm,最大发射光谱为620nm,呈橙红色荧光。(3)四乙基罗达明(RB200)呈褐红色粉末状,溶于乙醇和丙酮,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最大吸收光谱570nm,最大发射光谱596~600nm,呈明亮橙红色荧光,分子量580,RB200不能直接和蛋白质结合,要先经五氯化磷反应,转化成硫酰氯,再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4)1-二甲基氨基-5-硫酰氯(5)4-乙酰胺-4-异硫氰酸-2-硫酸芪(SITS)(6)得克萨斯红(Texasred)(7)藻红蛋白(PE)(8)花青(Cyanine,Cy2,Cy3,Cy5)三、荧光素标记抗体的方法(一)FITC标记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