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晨背关键语句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理解教材新知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随堂基础巩固课时跟踪训练第2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数字法记忆外力及其表现形式“四”种外力:流水、风、海浪、冰川。“五”种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2.归纳法记忆河流地貌的不同河流上游常形成“V”形谷;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常形成冲积平原;入海口形成三角洲。3.归纳法记忆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高纬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1.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风化、、搬运、和固结成岩等。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侵蚀沉积类型侵蚀地貌沉积地貌流水作用横断山脉、青藏高原的“水拍云崖”、黄土高原的大河中下游地区的和三角洲山高谷深千沟万壑冲积平原类型侵蚀地貌沉积地貌风力作用风蚀柱、风蚀蘑菇黄土高原的黄土、干旱地区的沙丘波浪作用海蚀崖海滩冰川作用冰斗、角峰、U形谷冰碛丘陵教材P42图2-20、图2-21本组图的主旨是海浪、风力侵蚀作用下的地貌类型。阅读本组图,需明确下面问题:(1)图中所示的地貌类型分别是什么?它们的形成有何不同?提示:图2-20是海蚀崖;图2-21是风蚀柱。海蚀崖是由海浪侵蚀形成,海蚀作用主要表现为海浪对岩石的冲击、研磨和溶蚀;而风蚀柱主要由风力侵蚀形成,即岩石受到含有大量沙粒的风的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孤立石柱。(2)这两类地貌各分布在什么地区?提示:海蚀崖主要分布在石质海岸的沿岸地区(如辽东半岛沿岸、山东半岛沿岸、浙闽沿岸等);而风蚀柱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的荒漠地区。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方式,通过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具体如下表所示: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风化作用破坏地表岩石,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普遍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侵蚀作用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干旱地区流水侵蚀冲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沟壑纵横河流流经的高原、山地作用对地貌的影响分布地区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石林、溶洞及地下河、漏斗等河流流经的中低纬度的可溶性岩石地区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地貌滨海地带作用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