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单元:文言文《论语》十二章文常积累课文讲解思维延伸文常积累·《论语》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纂集编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三字经》《论语》二十篇: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论语》为何以这些词语作为篇名?《论语》的篇名只是从各篇第一则语录中摘取出来的,没有特别的含义。文常积累·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2被尊称为“至圣先师”、“素王”文常积累·儒家文化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术课文讲解·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时间复习。时,按时。【不亦说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yùn)】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翻译】3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课文讲解·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zēng)子】即曾参(shēn),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的学生。【吾(wú)】我。【日】每天。【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省,自我检查,反省。【为】替。【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的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课文讲解·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十有五】指15岁,“有”通“又”。【立】站立,站得住,此处指独立做事情。【惑】迷惑,疑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能听得进不同意见。【逾(y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