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精品课——高中语文辅导团队1第五讲作文-社会变迁社会变迁类作文高考语文作文常考主题之社会变迁过去好:传统文化、童年纯真、环境保护现在好:社会进步、科技改变生活、当代青年责任社会变迁主题汶川地震、00后高考切入点立意1:社会进步立意2:居安思危物的变化类的文章——记忆、责任1、主题:通过描写物的特点,表达出对人生、对社会的观点。2、角度:不同背景下物的变化。时间、地点、情景1、开头破题。(50字)2、背景1+物的特点1(300字)3、过渡句(50字)4、背景2+物的特点2(300字)5、结合题目以小见大(100字)背景1+物的特点1的写法:知新札记有道精品课——高中语文辅导团队2背景1的句式:曾在__的___,探寻/感受_____的______。(季节、方位)(专名)物的特点1的句式:曾在__的___,探寻/感受_____的______。背景2+物的特点2的写法:1背景(100字):与前文一一对应2物的形象(100字):与前文对比,变化3感受(100字):现在的感受(失落、惆怅、无奈)背景2的句式:当_____取代了_____,再也无法感受______。(现代)(过去)(专名)【范文1】曾在烟雨轻笼的大明湖畔,探寻“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迷蒙与雅致;【同样的句式连着写三句】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乃自人类孕育以来,精神的传承,情感的维系,历史的瑰宝,代代相传。而今,物质文明似动车般飞速行驶在时代的轨道上,而传统文化却正悄然消逝,如水滴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如白雪消融于烈焰炙烤之上。青山隐隐,碧水迢迢,一叶小舟飘荡,一顷薄烟朦胧湖上。小桥轻伫,流水潺潺,青砖黛瓦,烟雨迷蒙小巷。此为垂髫之年之家乡印象。不似西苑,人工池塘,仙山相映,楼阁林立,富贵堂皇;不似京都,中轴为心,庙宇宫殿,层层围绕,气势雄浑;不似秦淮,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夜泊小舟,歌舞升平。较之于灯红酒绿,流光溢彩,威严壮阔,我更喜欢你的宁静悠远,深沉如墨,含蓄低调。曾在幽幽石街通向浩瀚长江的西津古渡,感受随江风远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惆怅与期待;曾在“千岩烽火连沧海,两岸旌旗绕碧山”的北固山下,感受“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的慷慨与豪情。曾在七毁七建,钟声幽远的金山寺感受“大江东去,群山西来”的沉静与积淀。曾漫步在沧桑的红碱淖,探寻“一棹清波洗尽愁,平湖千顷任沉浮。”的迷蒙与静谧;曾踱步于壶口瀑布,感受“飞瀑排山轰涧底,怒涛卷雪撞云头。”的汹涌与澎湃。我的记忆总是被那扎根在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