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法治视角关于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调研报告■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调研组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事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稳定,人大代表比较关切。为回应群众意见诉求,根据中央在主题教育中大兴调查研究的要求,4月至6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德金主持召开调研座谈会,听取省直有关单位关于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情况报告,带领调研组先后到福州、泉州、莆田、宁德等地开展调研,深入单位、企业、学校、乡村、基层派出所等了解情况、座谈交流、听取意见建议。一、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现状及成因分析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主要犯罪类别。据统计,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占全省刑事案件22.6%。今年1月至5月,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全省立案比升18.2%,占刑事案件总量的24.6%,损失财产3.6亿元,比升15.4%。究其成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信息网络技术异化。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促进涉网犯罪信息传递、涉案资金转移虚拟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一些原本服务于日常生活、经济活动的互联网产品,异化成为犯罪滋生传播的渠道和工具。传统犯罪与网络技术结合,也催生了大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形态,比如,传统线下接触式“房贷”“车贷”等向网上非接触式“现金贷”转变,传统犯罪向新型犯罪加速转化。二是源头管控分散薄弱。通过互联网贩卖公民个人信息行为泛滥,盗取、贩卖和传递形成完整的灰色产业链。各类新型作案工具轻易可得,如非法网站及服务器、网络虚拟身份账号、第三方支付账号、银行卡号等。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网络不良信息传递的规范和反制、对于网络非法资金的传递封锁、对各类网络工具的审查审批,未形成有效闭环管控。三是群众防范意识不强。群众对涉网新型犯罪缺乏辨识力和警惕性,自我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个人真实信息容易泄露,常常出现微信、QQ被盗用,银行账号密工作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李德金带队赴福州市开展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调研。27法治视角码被窃取的情况,对银行转账、网上购物疏于防范,识别判断能力差,容易上当受骗。四是打击治理成效不足。从全国情况来看,整体破案率不高,我省破案率尽管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打击威慑力还不够。特别是境外窝点持续扩张,跨境因素已成为阻碍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重要因素。二、我省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主要成效及经验做法(一)高站位统筹部署谋划,系统协调推进。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周祖翼书记、赵龙省长多次作出指示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