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写作的主要特征【特征篇】特征之一:写作主题的选择具有社会性写作的主题具有社会性,没有一定的固定模式,也不是非要考试哪个主题,在这方面,命题专家的随机性是很强的,他很可能是从报纸上得到某种启示,也可能是从别人的谈话中了解了一些情况,还有可能是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这个会议的主题是围绕一个社会热点展开讨论的,他有了一定感触,就把会议主题当成了写作的命题主题,从而达到测查考生对一个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虽然写作主题千变万化,但是我们可以从中梳理这样的一个规律:写作主题的选择具有社会性,主要考虑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我们大家都知道,写作是用来分析问题的。也就是说,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可以拿来进行讨论。可以进行讨论的问题必须具有下列条件:第一,人们具有讨论的兴趣。没有兴趣的东西证明就没有写作的价值,要想让主题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个主题应该是人们所熟悉、所了解的。对于人们不了解的东西很难激发讨论的兴趣,更不要说热烈讨论了。第二,该主题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俗话说,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说的就是于自己无关的事情往往不会引起人们的反响。例如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划界问题都有哪位考生对此兴趣昂然?没有的,因为它与你、与我都无关,所以我们也不会进行讨论。凡是对我们物质生活影响巨大的事情,我们会关注。例如,北京地铁票价为2元,我们就很感兴趣;例如猪肉涨价、房子价格居高不下问题,我们就很感兴趣,因为这些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关系。再有就是精神方面的,我们能看到什么,能听到什么,我们能感受到什么,这些东西我们就非常关心,因为它会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第三,人们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在中国,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自由讨论的,我们宪法上规定,党对军队具有1绝对领导权,这个问题就是不容提出质疑的。这是保持党保持领导地位的重要保证。象这样的问题就很难成为写作命题的主题。符合上述三个条件的,就只有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了。政治问题一般来说不能随意发表不同意见,这更加印证了写作主题的选择是具有社会性的。为什么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可以拿来进行分析?因为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不是人为的,或则说不是人故意所为的事情,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产生有着“自然”的和“非制度化”的根源,有着“出其不意”的结果,更不是政府“有意”的产物。我们在追究责任的时候,不是哪个人的责任,如果是某个人的责任,那就追究个人的政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