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第二十章免疫检验自动化仪器分析第一节自动化免疫浊度分析系统免疫浊度分析属液相沉淀试验,其基本原理是抗原、抗体在特定的电解质溶液中反应,形成小分子免疫复合物(<19S),在增浊剂(如PEG、NaF等)的作用下,迅速形成免疫复合物微粒(>19S),使反应液出现浊度。根据检测器的位置及其所检测的光信号性质不同,免疫浊度分析可分为免疫透射比浊法(turbidimetry)和免疫散射比浊法(nephelometry)。一、免疫透射比浊法(一)原理可溶性抗原抗体反应后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使介质浊度发生改变,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后的溶液时,被其中的免疫复合物微粒吸收,在保持抗体过量的情况下,吸光度(A值)与免疫复合物量呈正相关。与已知浓度的抗原标准品相比较,可确定标本中抗原的含量。(二)仪器工作过程1.将待检标本和抗原参考品作适当稀释。2.将待测标本和标准抗原溶液(5个浓度抗原标准品)与适当过量的抗血清混合,在一定条件下,抗原抗体反应完成后,在340nm处测定各管吸光度。3.按方程进行曲线拟合,制备剂量-反应曲线,由计算机处理,计算出抗原浓度。(三)方法评价透射比浊法灵敏度比单扩法高5~10倍,CV小于10%,操作简便,结果准确,且能用全自动或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检测,常用于生化指标的测定。本法的不足在于:①抗体用量较大②灵敏度较散射比浊法低③耗时较长二、免疫胶乳比浊法(一)原理用抗体致敏的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在遇到相应抗原时,胶乳颗粒上的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引起胶乳颗粒凝聚。分散的单个胶乳颗粒直径位于入射光波长之内,不阻碍光线通过,当2个或2个以上胶乳颗粒凝聚时,透射光和散射光即出现显著变化。抗原-抗体反应后溶液的吸光度或散射光强度与待测抗原浓度呈正相关。采用透射比浊法或散射比浊法测定。(二)方法评价本法敏感度大大高于普通比浊法,可达ng/L水平,操作简便,易自动化;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RF)可与IgGFc段结合,使IgG致敏胶乳颗粒出现非特异性凝集,用F(ab’)2片段代替IgG既可消除此干扰,又可克服IgG致敏胶的自凝现象;免疫胶乳轻度自凝或抗体活性降低会严重影响结果。三、免疫散射比浊法(一)原理溶液中的微粒受到光线照射后,微粒对光线产生反射和折射而形成散射光。悬浮微粒对光散射形成的散射光强度与微粒的大小、数量、入射光的波长和强度、测量角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第1页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导《临床免疫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