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攻坚-哲学3主讲教师:余扬授课时间:2019.04.15粉笔公考·官方微信1理论攻坚-哲学3(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第四节认识论【解析】1.认识论:探究人的认识如何产生和发展的,要怎样认识世界。(1)第一部分:实践。(2)第二、三、四部分:与认识相关,包括认识的不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基本规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第五部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4)第六部分:真理。2.马克思一生钟爱哲学家和船夫的故事。哲学家和船夫坐在一条小船上,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么”,船夫回答“我不懂”,哲学家很遗憾的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又问“你懂哲学么”,船夫回答“哲学更不懂了”,哲学家得意洋洋的说“太遗憾了,那你生命的价值失去了二分之一”,随后一个巨浪把哲学家和船夫拍在河里,船夫问哲学家“你会游泳么”,哲学家回答“我不会,你快来救救我吧”,船夫说“不好意思,那你生命的全部价值都没有了”。通过此故事,马克思强调实践的作用,不能光掌握理论,而不去做。3.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单选题):实践。一、实践1.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基本特点:①主观能动性②客观物质性③社会历史性3.实践的基本形式:2①生产实践②社会实践③科学实验【解析】1.实践: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关键词“人类”,实践的主体是人。比如你家的小狗在你下班后,会把你的拖鞋叼过来,不属于实践,因为主体不是人;再如王某每天空想要实现1个亿的小目标,也不属于实践,因为王某光想不做,只有和客观世界实实在在的发生联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才属于实践。若王某从床上起来,扛上锄头去耕地,通过辛勤劳动慢慢的实现1个亿的小目标才属于实践,因为主体是人,改造的对象是土地(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考试常给出例子问体现实践的哪个特征。(1)客观物质性:强调构成实践的要素是客观的。比如王某扛锄头耕地属于实践活动,构成该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素有王某、锄头、土地,都是客观的、物质的、实实在在的,即客观物质性。(2)主观能动性:强调人类有目的、有意识的去做。和动物活动作好区分:比如蜜蜂会筑巢,是无目的的,仅仅出于生存的本能筑巢,是被动的;人在盖房子、装修时是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做,如装修什么风格的屋子。3(3)社会历史性:①社会性:每个人的实践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人不能脱离社会,即“离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