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原子核第三节探测射线的方法第四节放射性的应用与防护学习目标定位※理解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及人工放射性同位素※了解探测射线的仪器和方法※了解放射性的应用和防护课堂情景切入2011年3月12日,日本大地震、海啸造成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泄漏引发核危机,导致核电站周围民众的恐慌和撤离。放射线有何危害?如何防止?知识自主梳理知识点1探测射线的基本方法1.粒子使气体或液体电离,以这些离子为核心,过饱和汽会产生______,过热液体会产生_____。2.使照相底片______。3.使荧光物质产生______。云雾气泡感光荧光知识点2几种常用的探测器1.威尔逊云室。(1)结构见教材。(2)工作原理:粒子从室内气体中飞过,就会使沿途的气体分子______产生离子,过饱和汽便以这些离子为核心凝成__________,于是显示出射线的径迹。根据径迹的长短和粗细,可以知道粒子的______;把云室放在磁场中,从带电粒子运动轨迹的弯曲方向,还可以知道粒子所带电荷的______。电离一条雾滴性质正负2.气泡室(1)原理:当高能粒子穿过室内________液体时,形成一串_______而显示粒子行迹。(2)作用:可以分析粒子的带电、动量、能量等情况。3.盖革—米勒计数器(1)结构见课本(2)原理:过热气泡当某种射线粒子进入管内时,它使管内的气体______,产生的电子在电场中被加速,能量越来越大,电子跟管中的气体分子______时,又使气体分子电离,产生______……这样,一个射线粒子进入管中后可以产生大量_____。这些电子到达阳极,阳离子到达阴极,在外电路中就产生一次脉冲放电,利用电子仪器可以把放电_____记录下来。(3)特点:检测射线十分方便,但只能用来______,不能区分射线的种类。此外如果同时有大量粒子或两个粒子射来的间隔时间小于200μs,G-M计数器也不能区分它们。电离碰撞电子电子次数计数知识点3核反应1.定义:原子核在其他粒子的________产生新原子核的过程,称为核反应。轰击下2.原子核的人工转变(1)1919年,卢瑟福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核反应方程是147N+42He―→_______+11H。(2)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核反应方程是94Be+42He―→________+10n。3.遵循规律:________守恒,________守恒。178O126C质量数电荷数知识点4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与防护1.放射性同位素的定义:有些同位素具有_________,叫做放射性同位素。2.人工放射性同位素的发现:(1)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3015P。(2)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