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西晋建立、统一和灭亡(265-280-316年265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魏亡。263年魏国兵分三路攻蜀。刘禅出降,蜀亡。280年晋军直逼建业,孙皓投降吴亡。西晋统一拓展:西晋建立、统一和灭亡(265-280-316年拓展2:五胡十六国和东晋(317年)羯羯鲜卑鲜卑鲜卑鲜卑匈奴匈奴羯羯羌羌氐氐考点1:南朝和北朝政权的更替(420-439年宋宋齐齐西西魏魏东东魏魏梁梁陈陈建康建康建康建康北齐北齐西魏西魏北周北周十六国十六国北朝北朝南朝南朝梁梁齐齐宋宋东晋东晋西西晋晋东魏东魏陈陈北魏北魏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472-490年)北魏孝文帝出行图《采桑图》①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②内迁少数民族逐步走向封建化;③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490年)背景冯太后三长制俸禄制均田制租调制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490年)背景①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②内迁少数民族逐步走向封建化;③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冯太后改革旧俗,全面汉化①政治: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②文化:尊崇孔子,实行礼制以孝治国;③生活: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490年)内容与汉族通婚孝文帝选择中原大姓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聘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鲜卑、汉族互为姻亲。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490年)内容改革旧俗,全面汉化①政治:迁都洛阳,采用汉族官制、律令;②文化:尊崇孔子,实行礼制以孝治国;③生活: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桑图》意义:①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②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考点2:北魏孝文帝改革(490年)意义①自上而下的方式改革:孝文帝改革;战争: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和亲:王昭君出塞。考点3:北魏的民族融合:方式考点3:北魏的民族融合:方式②自下而上的方式:经济:互相学习;生活:互相吸收;文化:互相交融。特点:相互渗透、取长补短。意义:民族差异缩小差异;民族团结增进;为全国大统一奠定基础;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注入了新的活力。考点3:北魏的民族融合:特点和意义从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的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农耕经济的过程;从文化风俗的文化风俗的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少数民族汉化民族汉化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社会发展的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少数民族封建化民族封建化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