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省盈江县民族完全中学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下载文档

ID:34133

大小:137.50KB

页数:9页

格式:DOC

时间:2023-01-0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云南省 盈江县 民族 完全 中学 2023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云南省盈江县民族完全中学2023年-2023年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化学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0分,共50分) 1.欲配制下列四种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其中能配制成功的是(  ) A.、、Al3+、Cl﹣ B. Na+、Fe3+、OH﹣、 C.、K+、、Na+ D. Ca2+、Mg2+、、 2.下列关于二氧化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硅是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B. 二氧化硅不存在单个的分子 C. 二氧化硅中硅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8 D. 二氧化硅分子由一个硅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 3.下列有关硅和硅的化合物的用途错误的是(  ) A. 硅单质作耐火材料 B. 晶体硅作半导体材料 C. 二氧化硅作光导纤维材料 D. 高纯硅作计算机芯片材料 4.比较1 mol氮气和1 mol一氧化碳的下列物理量:①质量;②分子总数;③原子总数。其中相同的是(  )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4 g NaH中阴离子所含电子总数为NA B. 1 mol甲烷分子所含氢原子数为4NA C. 1 mol 碳酸氢钠固体中含有NA个 D. 9 g水中含有10NA个电子 6.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质的量是人们主观规定的基本物理量之一 B. 物质的量实质上就是物质的质量 C. 物质的量是人们根据其他的物理量推导出来的新的物理量 D. 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7.现有氧化铁和氧化铜的混合物mg,加入2.5 mol·L-1的硫酸溶液40 mL时,恰好完全溶解。若将2mg这种混合物在氢气流中加热并充分反应,冷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  ) A. 0.8 g B. 1.6mg C. (2m-3.2) g D. (2m-1.6) g 8.《神农本草经》说:“水银…镕化(加热)还复为丹。”《黄帝九鼎神丹经》中的“柔丹”、“伏丹”都是在土釜中加热Hg制得的。这里的“丹”是指(  ) A. 氯化物 B. 合金 C. 硫化物 D. 氧化物 9.在无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Na+、K+、、OH﹣ B. Mg2+、Al3+、、 C. K+、Cu2+、、 D. H+、Na+、、 10.已知某酸性溶液中含有Ba2+、Fe3+,则下述离子组中能与上述离子共存的是(  ) A.、Cl﹣ B.、Cl﹣ C.、 D. OH﹣、 11.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 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 萃取 B. 过滤 C. 蒸馏 D. 蒸发 12.用贮存很久的漂白粉与浓盐酸反应制得的氯气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气体是(  ) ①二氧化碳  ②氯化氢  ③水蒸气  ④氧气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3.进行过滤实验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A. 漏斗、玻璃棒、烧杯、铁架台、滤纸 B. 烧杯、酒精灯、试管、漏斗 C. 滤纸、烧杯、试管夹、漏斗、玻璃棒 D. 玻璃棒、滤纸、烧瓶、漏斗、铁架台 14.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一氧化二氮(N2O)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相比较:①质量相等、②所含碳原子数与氮原子数相等、③所含分子数相等。上述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15.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 对以上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与纯净物属于重叠关系 B. 化合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 分解反应与复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D. 硫酸与硝酸只有交叉关系 1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三氧化硫溶于水能导电,所以它是电解质 B.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钡溶液、硝酸钡溶液都能反应生成沉淀 C. 三氧化硫能使石蕊试液先变红色,然后再变为无色 D. 硫粉在过量的纯氧气中燃烧生成三氧化硫 17.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正确的操作是(  ) A. 上层液体经漏斗下口放出 B. 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上进行分离 C. 分离液体时,使分液漏斗口上的小孔与大气相通,打开活塞 D. 分液漏斗中盛装的是液体,振荡后不必扭开活塞把气体放出 18.1 mol·L-1硫酸溶液的含义是(  ) A. 1 L水中含有1 mol硫酸 B. 1 L溶液中含有1 mol氢离子 C. 将98 g硫酸溶于1 L水中配成溶液 D. 1 L硫酸溶液中含98 g硫酸 19.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主要是(  ) A. 二氧化碳、氯化氢、酸雨 B.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烟尘 C. 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氯气 D. 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气、粉尘 20.有关物质的分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只能有一种分类标准 B. 可能有多种分类标准 C. 分类标准不同,物质所属类别不同 D. 能用交叉分类法进行分类的物质也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 21.CN-为拟卤素离子,(CN)2性质和卤素类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CN)2可以和H2反应 B. (CN)2不能和碱反应 C. CN-具有还原性 D. (CN)2的性质活泼 22.要使100 mL 2 mol·L-1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1倍,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加100 mL水将溶液稀释 B. 向溶液中加入0.2 mol NaOH固体,并使之完全溶解 C. 将溶剂蒸发掉一半 D. 将原溶液浓缩至50 mL(无NaOH析出) 23.下列氯化物中能直接利用对应的金属单质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是(  ) A. FeCl3 B. CuCl2 C. AgCl D. AlCl3 24.在两个烧杯中各加入相同体积且浓度均为3 mol·L-1的硫酸溶液,随后分别置于天平左右两个托盘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此时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10.8 g镁与铝,反应完毕后天平两端将会(  ) A. 放铝的一端托盘上升 B. 放镁的一端托盘上升 C. 仍保持平 D. 无法确定 25.在空气中,有下列反应发生:①N2+O2===2NO;②2NO+O2===2NO2;③3NO2+H2O===2HNO3+NO;④2SO2+O2===2SO3;⑤SO3+H2O===H2SO4;⑥SO2+H2O===H2SO3;⑦3O2===2O3,其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⑦ C. ①②④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6小题,共50分) 26.利用如图装置可以验证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干燥管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在常温下,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能生成氯气。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溶液、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大于硫的;装置A、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为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S>C>Si,则A中加________、B中加Na2CO3、C中加________。 27.工业上通常利用SiO2和碳反应来制取硅,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工业上还可以利用镁制取硅,反应为2Mg+SiO22MgO+Si,同时会发生副反应:2Mg + SiMg2Si。如图是进行Mg与SiO2反应的实验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O2和H2O(g)的存在对该实验有较大影响,实验中应通入气体X作为保护气,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可选用________(填序号)。 A.石灰石   B.锌粒   C.纯碱 (2)实验开始时,必须先通一段时间X气体,再加热反应物,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反应引发后,移走酒精灯,反应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常温时,往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闪亮的火星,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副产物Mg2Si遇盐酸迅速反应生成SiH4(硅烷)气体,然后SiH4自燃。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两个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8.如图是由常见元素组成的一些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各方框表示有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部分物质已经略去)。其中A、B、D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无味的气体,C是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M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 (1)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室常用加热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物质C,其化学方程式:  ,干燥C常用  (填写试剂名称)。 (3)E物质遇到D物质时,会观察到  现象,若用排水法收集F,则最终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为  (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4)写出A→D的化学方程式:  。 29.某学习小组利用下列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的反应。其中A、B分别为氯气和氨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装置。 (1)若Cl2从左向右流动,NH3从右向左流动,则上述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A→________________→B;为使NH3与Cl2更充分混合,Cl2应从C装置的________(填“x”或“y”)口进入。 (2)简述装置A中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盐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圆底烧瓶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5)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反应开始后,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另一生成物是空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某小组设计如图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以探究潮湿的Cl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