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热了》说课稿—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9课说课的基本过程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1、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水变热了》这一课属于“物质世界”的范畴。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借助煮稀饭、烧水的生活经验,以“沸水中活鱼游动”现象为切入点,通过木屑在水中的游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建立对流的概念,并由水的对流推想到空气的对流,学会利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课继“热传导”之后,指导学生认识热对流;一、说教材:•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先让学生从烧水的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认识水的对流,建立初步的对流概念;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水的对流推想空气的对流;最后引导学生认识热对流的应用。我对教材做了一点调整,把前边“沸水中活鱼游动”现象放在巩固环节,既掀起了课堂的一个小高潮,又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了铺垫。••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们已学会了给物体加热的方法。这一课,学生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观察热在水中(空气中)的传递过程和方向,然后综合观察结果,分析热对流过程中的共同特点,形成粗浅的关于热在水中是怎样传导的认识。2、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液体和气体主要靠对流传递热,了解热对流的应用。•科学探究:能对“煮稀饭”“烧开水”的现象认真观察,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探究的问题,能根据假设设计探究实验,并能利用实验结果解释假设,能利用图形表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合作与交流,体验到通过合作与交流能更好地完成认知;能利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小问题。3、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观察热对流的过程和方向。教学难点:•通过分析热对流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在水、空气中是怎样传导的。4、教学时间:1课时5、教学用品: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火柴、热、冷水、卫生香、试管、烧瓶、金鱼、试管夹、教学课件•教学时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能力的培养。采用自主探究的教学法,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富有启发性、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研讨、自主设计、合作实验、归纳概括等方法,积极参与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实验。二、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充分参与教学新课画龙点睛巩固提高巧妙设疑延伸课题壶里的水是怎样被烧开的?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对流实验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