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三角形【教学目标】1.经历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数学结论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2.掌握两个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定理、性质和射影定理。3.会运用“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1.相似三角形的定义与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2.掌握判定方法,会运用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3.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4.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的证明及应用难点:1.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归纳、证明;2.会准确的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来判定三角形是否相似。3.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归纳、证明;4.会准确的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5.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的证明.注意事项(1)要注意强调相似三角形定义的符号表示方法(判定与性质两方面),应注意两个相似三角形中,三边对应成比例,ABBCCAABBCCA每个比的前项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而比的后项分别是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对应边,它们的位置不能写错;(2)要注意相似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区别和联系,弄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全等三角形是特殊的相似三角形,其特殊之处在于全等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两者在定义、记法、性质上稍有不同,但两者在知识学习上有很多类似之处,在今后学习中要注意两者之间的对比和类比;(3)要求在用符号表示相似三角形时,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就会很快地找到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和对应边;(4)相似比是带有顺序性和对应性的(这一点也可以在上一节课中提出):如△ABC∽△A′B′C′的相似比ABBCCAkABBCCA,那么△A′B′C′∽△ABC的相似比就是1ABBCCAABBCCAk,它们的关系是互为倒数。这一点在教学中科结合相似比“放大或缩小”的含义来让学生理解;(5)“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它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定理也可以简单称为“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这个定理揭示了有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必构成相似三角形,因此在三角形相似的解题中,常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一、复习引入1.思考(1)相似多边形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在相似多边形中,最简单的就是相似三角形。在△ABC与△A′B′C′中,如果∠A=∠A′,∠B=∠B′,∠C=∠C′,且ABBCCAkABBCCA。我们就说△ABC与△A′B′C′相似,记作△ABC∽△A′B′C′,k就是它们的相似比。反之如果△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