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方法报社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身份不同,亲疏迥异——《邹忌讽齐王纳谏》语言赏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写了妻、妾、客三人对邹忌与徐公“谁更美”的问题的回答,他们因身份不同,回答各异,反映了人物间亲疏远近的不同。妻的回答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是妻子对丈夫发自内心的热情赞扬,表现了妻子的偏爱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用的是反问句,表示一种十分肯定、不容置疑的态度。妾的回答是“徐公何能及君也?”仍然是用了反问句,但是少了“君美甚”三个字,写出了妾不敢像妻子那样真挚又随意地说出心里话,表现了妾地位的低微和畏怯、逢迎的心理。客人的回答是“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仔细体会客人的回答,不仅少了“君美甚”三个字,而且用的是陈述句。这就表明客人的回答不是发自内心的由衷赞叹,客人只是平淡地肯定邹忌美于徐公,表现出一种敷衍、逢迎的态度。三人的回答虽然只有几字之差,但寥寥数语,却反映了对话人物亲疏远近的不同。从谏如流,成就大业——简析齐威王的形象历史上的齐威王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垂史册。他在位期间任用了很多有才能的人,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进行政治改革,修明法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这篇文章主要记述了邹忌劝谏齐威王的经过,最终“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高妙的讽谏固然重要,其实齐威王的善于纳谏更为重要,历史上能够进谏的人有很多,但并非人人都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也不乏因进谏而触犯龙颜身死之人。正是因为齐威王善于纳谏,听从了邹忌的劝说,而且进一步提出三点具体的措施:“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让齐威王相信,才有了具体方案,有了具体的措施,好的设想才能够实现,才能落到实处。事实也是如此,政令颁布之下,效果显著,“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虽欲言,无可进者”,齐威王的预期效果达到了,自然国家就会风清气正,国泰民安。一个从谏如流、富有治国理政才能的明君形象跃然纸上,革除弊端,改良政治,成就大业,一切都顺理成章。【问题】有人称赞邹忌能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也有人认为他的劝谏“并无讽王纳谏字句”,妙在“蕴藉”。那么邹忌运用了何种方法最终成功说服齐王呢?【探究】类比说理是战国时代作品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说理方法,这种说理方式能够化难为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