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届辽宁省重点名校高二物理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下载文档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辽宁省 重点 名校 物理 第二 学期 期末 达标 检测 模拟 试题 解析
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物理期末模拟测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光的色散现象 B.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光的衍射现象 C.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是利用光的干涉现象 D.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光的偏振现象 2、如图所示,在x轴上方存在垂直于纸面向外、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一带电粒子从坐标原点O处以速度v沿y轴正方向进入磁场,最后从P(a,0)射出磁场.不计粒子重力,该带电粒子的电性和比荷q/m是(  ) A.正电荷, B.负电荷, C.正电荷, D.负电荷, 3、一单色光从空气中射到直角棱镜一个面上P点,以入射角射入棱镜,经折射后射到另一面的Q点,恰好发生全反射,如图所示,则棱镜的折射率是   A. B. C. D.2 4、两木块A、B质量分别为m、M,用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连在一起,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用外力将木块A压下一段距离静止,释放后A上下做简谐振动。在振动过程中,木块B刚好始终不离开地面即它对地面最小压力为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在振动过程中木块A的机械能守恒 B.A做简谐振动的振幅为 C.A做简谐振动的振幅为 D.木块B对地面的最大压力是 5、在电磁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 C.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楞次定律 D.法拉第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自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多普勒效应是由于波的干涉引起的 B.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一定相同 C.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的质点,位移始终最大 D.军队士兵过桥时使用便步,是为了防止桥发生共振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深入的研究表明:两个邻近的分子之间的确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都跟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它们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线段AQ=QB,DP<PC.图中的横坐标r表示两个分子间的距离,纵坐标的绝对值分别表示其中一个分子所受斥力和引力的大小.将甲分子固定在0点,乙分子从较远处沿直线经Q、P向0点靠近,分子乙经过Q、P点时的速度分别为、,加速度分别为、,分子势能分别为、,假设运动过程中只有分子力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BC表示分子斥力图线,而曲线AD表示引力图线 B.曲线BC表示分子引力图线,而曲线AD表示斥力图线 C.>、<、< D.>、>、> 8、如图所示,用一轻绳将光滑小球系于竖直墙壁上的O点,现用一细杆压在轻绳上紧贴墙壁从O点缓慢下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减小 B.轻绳对小球的拉力逐渐增大 C.小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减小 D.小球对墙壁的压力逐渐增大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晶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导热性能相同,体现为各向同性 C.热量不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给高温物体 D.将一个分子从远处靠近另一个分子,则这两个分子间的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最后再增大 10、如图是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也称比结合能)与质量数的关系图象,通过该图象可以得出一些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如的核子平均结合能约为8Mev,的核子平均结合能约为7Mev,根据该图象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原子质量数的增加,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增大 B.核最稳定 C.由图象可知,两个核结合成核会释放出能量 D.把分成8个质子和8个中子比把分成4个要多提供约112Mev的能量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8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不要求写出演算过程。 11.(6分)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 ①往边长约为40cm的浅盘里倒入约2cm深的水,待水面稳定后将适量的痱子粉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②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滴一滴在水面上,待薄膜形状稳定; ③将画有油膜形状的玻璃平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油膜的面积,根据油酸的体积和面积计算出油酸分子直径的大小; ④用注射器将事先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量筒内每增减一定体积时的滴数,由此计算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 ⑤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然后将油膜的形状用彩笔描绘在玻璃板上.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④①__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数字); (2)实验中所用的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百分比浓度为0.05%了,每滴溶液的体积为0.02mL,描出油酸膜边缘轮廓,油酸膜的面积约为110cm2,由此可估算出油酸分子的直径为________m.(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实验中若油酸未完全散开就测油膜面积,会导致计算分子直径的结果比真实值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12.(12分)实验室有一卷铜导线,某同学想通过实验测定其实际长度. (1)该同学首先用螺旋测微器测得导线直径如图a所示,则其大小为___________ mm; (2)根据铜导线的长度,他估计其电阻大约有5Ω,随后他设计了一个实验,较为准确地测定了这卷铜导线的电阻,实验室有以下器材供选择: A.电池组(6V,内阻约1 Ω) B.电流表(0~3 A,内阻约0.01Ω) C.电流表(0~0.6 A,内阻约0.2Ω) D.电压表(0~3 V,内阻约4 kΩ) E.电压表(0~15 V,内阻约15 kΩ) F.滑动变阻器(0~20 Ω,允许最大电流1 A) G.滑动变阻器(0~2000 Ω,允许最大电流0.3 A) H.保护电阻R0=3 Ω I.开关、导线若干 ①除了选项A、H和I外,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_;(填写器材前的编号) ②为了使测量结果尽量准确,且从零开始多测几组数据,该同学设计了图b所示电路,其中保护电阻R0与铜导线串联,请用笔画线完成剩余部分的连接____________. ③通过上述实验,设测出的铜导线电阻为R,查询资料知道铜的电阻率为ρ,若用d表示铜导线的直径,请写出计算铜导线长度的表达式L=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共26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中指定的答题处,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演算步骤。 13.(10分)如图,圆柱形气缸开口向上静置于水平地面上,其内部的横截面积S =10 cm2,开口处两侧有厚度不计的挡板,挡板距底部高H = 18 cm.缸内有一可自由移动、质量不计、厚度不计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此时活塞刚好在挡板处,且与挡板之间无挤压,缸内气体温度为t1 = 27 ℃.将一定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活塞中央,稳定时活塞到缸底的距离h = 12 cm(忽略该过程中气体的温度变化).对气缸内的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最终缸内气体的温度上升到t2 = 627 ℃.已知大气压,重力加速度取为,汽缸与活塞均为绝热材料制成.试求: (1)小物块的质量m; (2)最终稳定时气体的压强p. 14.(16分)如图所示,比荷为的带负电粒子由静止释放,经、板间的电场加速后从点垂直于磁场边界射入宽度为的匀强磁场中,该粒子离开磁场时的位置(图中未画出)偏离人射方向的距离为.已知、两板间的电压为,粒子的重力不计.试求: (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2)粒子到达位置时的速度的大小. 15.(12分)如图所示,细绳悬挂在墙壁上的A、B两点位置,已知AO=BO且AO⊥BO,同一细绳子ACB总长度是AO段的2倍.挂在细绳上的小滑轮C可自由移动,其下悬挂重为G的物体,不计细绳和小滑轮的质量及其摩擦.求小滑轮静止时: (1)细绳和竖直方向间的夹角θ; (2)两根绳子的拉力大小.(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答案解析】 A.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故选项A错误; B.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故选项B错误; C.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故选项C正确; D.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故选项D错误。 2、D 【答案解析】 由图意可知粒子沿顺时针方向运动,根据左手定则可得粒子带正电;由几何关系得运动半径为:r=a/2;由牛顿的定律得:Bqv=;故有: ,故选C. 3、A 【答案解析】 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 光线在P点发生了折射,则有: ,根据题意知光线在Q点恰好发生了全反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C,由几何知识有: ,所以可得:,即得 ,又,则 ,联立可得: ,解得: ,故A正确,BCD错误. 4、D 【答案解析】 A、振动过程中木块A与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木块A机械能不守恒,故A错误; BCD、:当弹簧处于伸长至最长状态时,M刚好对地面压力为零,故弹簧中弹力,此时m有最大加速度,由,得:,由对称性,当m运动至最低点时,弹簧中弹力大小为F,但此时弹簧是处于压缩状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即,所以木块B对地面的最大压力是; 振幅为最大位移与平衡位置的距离:,故D正确,B、C错误; 故选D。 【答案点睛】 关键是要注意撤去外力后,A以未加压力时的位置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动,当B刚好要离开地面时,A处于最高点时,A的加速度最大,A处于最低点时,弹簧对B的压力最大。 5、C 【答案解析】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麦克斯韦认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楞次总结出楞次定律,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法拉第利用电磁感应现象自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发电机,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答案解析】 A. 多普勒效应是由于观察者和波源间位置的变化而产生的,与干涉无关,故A项不符合题意; B.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当它每次经过同一位置时,速度可能有两个不同的方向,不一定相同,故B项不符合题意; C. 两列波发生干涉时,振动加强的质点,也在做简谐运动,位移也可以为零,故C项不符合题意; D. 物体发生受迫振动,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驱动力的频率,当驱动力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现象,军队士兵过桥使用便步,目的是防止桥发生共振,故D项符合题意。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7、AC 【答案解析】 因分子引力随距离减小的慢,而斥力减小的快,由图像可知,曲线BC表示分子斥力图线,而曲线AD表示引力图线,选项A正确,B错误;在Q点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零,在Q点左侧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则乙分子从较远处沿直线经Q、P向O点靠近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