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章、节第九章记中国结艺之精妙需课时:12课时教学内容1.传统的中国结2.编结的方法3.毛线钩编的方法4.纸绳编织的方法5.金属线编织的方法第__1-12_课时课型___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传统的中国结2.掌握编结、毛线钩编、纸绳编织的方法3.了解金属线编织的方法。重点掌握编结、毛线钩编、纸绳编织的方法难点掌握编结、毛线钩编、纸绳编织的方法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教学准备教学PPT、案例文本、图片教学环节与主要内容教学活动【课程导入】“中国结”源远流长,上古时代就有结绳记事之说。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绳结不断地演绎和完善,其功能从记事到实用,再到美饰,传承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非凡创造力。本章节将围绕精巧的中国结,带领我们感受传统结艺的装饰美和实用美,在掌握基本结编织技艺的基础上,学习多种钩编技法,并尝试运用丝线、纸绳等各种新型线材编织各种饰品,以美化生活,同时享受编织过程中的愉悦。【讲授新课】【探寻传统】历史传说传说“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而绳又像盘曲的龙,在史前,神龙的形象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因此早期的人类崇拜绳子,并结绳记事。史书有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集韵》认为,“结”与“吉”在古代同音同义。“吉”蕴含着人类永恒追求的主题,“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那么“结”也有吉祥的意思,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明确本次的教学目标。“结发夫妻”“永结同心”,都给人一种团圆、亲密、温馨之感。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流传至今。传统结艺中国结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东汉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可见绳结很早就有记事的功能。因此,“结”备受人们尊重。随着历史的发展,绳结逐渐超越了原有的实用功能。唐宋时期,中国结大量运用于服饰和器物的装饰中。明清时期,中国结更为兴盛,不论是在平民的日常生活用品上,还是皇族的佩饰上,都能见到美丽的结艺装饰。其样式繁多,配色考究,被赋予了吉祥的寓意。中国结大致可分为基本结、变化结和组合结三大类。每一个基本结都是以一根线绳通过绾、穿、绕、缠、编、抽等多种技法编织而成。结饰用于装饰时,可将多个基本结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重复、变化、组合,也可与玉石、景泰蓝、木雕等饰品相搭配,发挥其装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