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陶渊明在陶渊明的晚年,江州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在饥寒中挣扎的陶渊明,多少希望有一个无君、无臣,没有赋税,没有战乱的“世外桃源”供乡亲们安居乐业。一个理想的社会在他脑海里酝酿。在《桃花源记》(并诗)里,他描绘了一个“落英缤纷”、“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走近陶渊明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陶渊明开创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而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聆听诗歌配乐诵读要求:想象诗歌所绘之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摒弃世俗,回归本性(1~6)田园美景,村居之乐(7~18)本性复苏,心旷神怡(19~20)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田园农家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自己的居所,空旷而简陋,无拘无束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榆柳覆郁,桃李飘香,集色彩与味道于一体。这是诗人为之陶醉的乡村逍遥所在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炊烟袅袅,弥漫飘渺,一片宁静,一片和谐,一派迷茫,一派朦胧。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农村特有的几声,让宁静的乡村更显迷蒙与幽静,以动写静,使人耳听其声而忘情,目睹其形而忘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幅田园风光图有什么特点平静恬淡,幽雅美丽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如何见出厌恶官场之情1、“适俗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