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儿歌变画年级二学科美术教师总序号5单元课第第11课课时2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为儿歌配画的绘画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艺术情感。2、使学生初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3、用单幅(连环画)形式给儿歌配画或结合学校社区活动,与其他学科相联系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培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教学重点把自己喜欢的儿歌变成画。教学难点设计画面内容。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范画一幅。学生:画纸、彩笔。教学过程预设教师活动(含环节)预设学生活动(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老师:同学们,你们小时候一定听过或背过儿歌,你能不能给大家朗诵一首?(2)儿歌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这堂课,就让我们根据自己对儿歌、童话的感受,创造美丽的画面吧!(3)板书课题:儿歌变画学生朗诵儿歌。学生聆听。二、教学新授。1、分析为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赏析课本意图,使学生了解儿歌配画的形式特点。例如:课本中《拔萝卜》是一篇叙述小朋友集体拔萝卜的配画,画面创作大胆,具有丰富的想像力,为大家增添和展示了奇妙的意境和幻想世界。2、为儿歌配画采用的手法多样,可以采用水粉、水彩绘画的方法,也可以采用线描的方法,还可以采用工艺手法,如油画、棒刮画、彩纸剪贴、纸版画等,有的内容可采用浪漫手法表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3、分析作业步骤:(1)选好儿歌: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2)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3)构图:按儿歌的主要内容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4、学生作业:选择儿歌进行构思、构图,教师巡视指导。5、作业展示评价:(第二课时)1、组织教学。2、小结上节课中作业:优缺点。学生齐读课题。学生聆听。3、讲授新课:板书课题分析作业步骤。(1)选好儿歌。(2)构思(3)构图。以上三步上节课已完成。(4)修改原稿。4、学生作业:对原稿进行修改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创作。5、教师巡视指导:(1)指导修改原稿。(2)启发学生采用合适的手法表现创意。6、评价:展示优秀作业进行评价。学生选择儿歌进行构思、构图。学生进行作业展示。学生聆听。学生继续聆听。学生对原稿进行修改并采用自己喜欢的手法创作。学生进行作业展示。板书设计第11课儿歌变画(1)选好儿歌。(2)构思(3)构图。(4)修改原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