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写记叙文——选材教案导语: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在考试当中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但是很多同学是看见作文就头疼,不知道作文应该写些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记叙文。大家都知道,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把这六个要素串连在一起的话,其实就是讲个故事。那么讲个什么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什么,这就是记叙文的选材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下记叙文的选材方法。目标:重点:下面我们先通过一个具体的作文题目来了解记叙文选材的方法。方法总结: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本身就是文章最好的写作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一叶落而知秋,一滴水也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小材料更能反映深刻的主题。几乎所有的大作家都是这样写的。朱自清写《背影》,那么大的作家,也只是写了一件父亲买桔子的小事。莫泊桑写爱国主义这么个大主题,也只是写了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与在学校上课的见闻(《最后一课》)。这些成功的例子不可能不给我们很多启发。“真”实可信选材要真实可信,不能胡编乱造。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到了作文课上,往往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信笔写来。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故事”,不要说不能打动别人,恐怕就是自己读了也要反胃,当然更不会以情动人了。比如有的同学写老师关怀学生,总是写下雨了,老师借雨伞雨衣给学生,自己淋着雨回家;或者自己病了,老师冒雨来给自己补课,自己很感动。其实,大家都知道,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少的,而且即使有,也并不见得就能深深的感动学生。任何时候都要牢记,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写作文时,不仅要有真实的故事,还要有真实的感情。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弃故纳“新”“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肯观察,用心去注意生活,就一定能发现有意义的、新鲜的材料。因为只有这样的材料,才更能吸引读者的眼球,使读者有阅读的兴趣。一写父母,就是送我上学、接我放学之类的材料;一写老师,就是带病给我们上课,深夜加班批改作业之类的材料;一写同学,就是借学具给我、教我解不会的题目之类材料。(妈妈站在阳台上等的手冻得冰凉。)作文材料如果老是陈谷子旧芝麻,怎能激起人们的兴趣?鲁迅曾说:“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