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教学事业!第3节平面镜成像一、目标要求[来源:学科网ZXXK]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通过折纸,感悟虚像的形成原因。3.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发现”成功的喜悦。通过对桂林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通过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来源:Z,xx,k.Com]二、重点与难点重点是设计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活动,难点是虚像概念的建立过程。三、教学过程[来源:学#科#网Z#X#X#K]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学生对平面镜很熟悉。通过节首图“桂林山水”,将平面镜的概念进一步拓广,同时学生能感受大自然之美。[来源:学科网ZXXK]在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中,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二是要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自己在平面镜内所成的像,并对成像的大小提出看法。通过观察,很多同学会象小聪一样,得出像比物小的想法。老师可以象小明那样把手放在镜子上,得出不同的结果。在此情景下,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提出平面镜成像到底有什么规律的问题。(2)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要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讨论,确定实验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及实验步骤。在课堂讨论中老师可适当提问加以引导,这样做可充分调动同学思维的主动性,使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实验更有兴趣,实验探讨更有创造性,使学生有了敢于思考,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相同的物体与像进行比较,通过视觉和触觉来感知虚像,是这个实验设计的三个极巧妙之处。如何让学生想到这些方法,是设计探究的关键。教材中,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学生讨论交流,以对话为路标,来经历这个设计过程。探究中,应该让学生把蜡烛至少换一个位置,再重做一遍实验。这样要求的目的,是为培养科学态度,以免由于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缺少必要实验的环节,长此以往,会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研究习惯,或形成以偏盖全的片面的思维方法。(3)分析与论证,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在学生对若干次实验结论的分析时,要引导学生感知对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