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英)济慈(英)济慈约翰·济慈(1795——1892)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生活贫困,自幼喜爱文学。1817年出版第一部诗集《诗歌》,其中有名篇《蝈蝈与蛐蛐》,从此崭露头角,他的著名诗篇有《夜莺颂》、《秋颂》等。他的诗想像丰富,绚丽多彩,对世人具有极大的影响。诗人25岁宏才初展时,就不幸与世长辞。他留下的墓志铭是:“这里安息着一个把名字写在水上的人。”课堂自学引导《蝈蝈与蛐蛐》1、借助相关工具书,处理相关字词2、读课文,谈一谈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诗情?该怎样朗读诗歌?3、请找出能表现诗歌主旨的词句?“大地的诗歌”在文中具体是什么?4、如何理解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1、相关生字词的处理(1)注音昏晕树篱栖息茸茸凝成喧响欢嚷微漾寂寞夜莺(2)多音字辨析晕倒音乐盛夏弹起晕乐盛弹日晕快乐盛饭子弹(3)解词骄阳:昏晕:(yūn)(lí)(qī)(róng)(níng)(xuān)(rǎng)(yàng)(mò)(yīng)(yūn)(yùn)(yuè)(lè)(shèng)(chéng)(tán)(dàn)猛烈的阳光。头脑迷糊;神志不清。停留;休息(多指鸟类)。昏昏沉沉地想睡觉。(草、毛发等)又短又软又密。昏暗。喧闹。欢闹嚷叫。全诗描写了哪两种昆虫的鸣唱,勾勒了哪两幅小景?这首诗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自读,思考:自读,思考:这首诗歌很富有田园诗的情趣,意境优美,洋溢着明朗欢快的情调。诗歌中两幅画面,一是盛夏生机勃勃的景象,烘托了夏天白日“蝈蝈的乐音”的美妙;渲染了“蝈蛔的乐音”浓郁、喜悦的感情色彩。一是严冬寂寞宁静的冷清景象和人们家中的温馨气氛,衬托了冬天夜晚“蛐蛐的歌儿”的动听。最后,在诗人的联想中,两幅画面叠印在一起。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1、诗歌两层景、物有何不同?课文讲解虽然景物特点不同,但全诗情感前后一致:明朗欢快,热爱、赞美自然。以季节特点分为两层,各层特点不同。景:盛夏(生机)——严冬(冷寂、温馨)物:蝈蝈(喜悦)——蛐蛐(悦耳)诗人把蝈蝈和蛐蛐当作大自然的歌手,把他们的鸣唱当作大自然的诗歌,借以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的赞美之情。2、诗人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你是怎么理解的?3、《蝈蝈与蛐蛐》哪些句子点明了主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