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女娲造人》学案袁珂学习目标1、了解神话的特点。2、通过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3、通过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学习重点:理解本文大胆而新奇的想象。学习难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如引导学生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2、认真完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记出来,并填写到后面“课后反思“处。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教材助读1、走近作者袁珂,1916年生,神话学家。现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有《中国古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等。2、写作背景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3、体裁介绍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预习自测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女娲()澄澈()()掘起()掺和()莽莽榛榛()()踪迹()2、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字。绵廷()奔奔榛榛()开僻()气慨()兴高彩烈()3、填空。(1)、____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_和_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2)、本文选自____,是__(谁)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__,它详细叙述了_____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解决。课内探究情境导入同学们,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