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语文[年级]初三[文件][标题]满井游记[关键词]文言文/教案[内容]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满井是明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每逢早春二月,是郊游的好去处。作者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二月二十二日游满井,写了这篇《满井游记》。文章紧扣景物的季节特征,细腻描写满井的初春景色,不多几句话,便勾画出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学习这篇文章的方法主要是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分以下几步去做。1.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些难字,如:蹇(jiǎn)靧(huì)等。2.对一些较长的句子能恰当地断句如: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指点迷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生能阅读较浅易的文言文,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主要是积累,“滴水穿石”就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文的重点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掌握难字、难词和一词多义。2.比喻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要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第一步教师可以举出以下的例子让学生归纳加点词的意义。第一组①局促一室之内②髻鬟之始惊③而城居者未之知也④吾欲之南海何如?第二组⑤曝沙之鸟,悠然自得⑥然徒步则汗流浃背⑦吴广以为然提问学生回答后老师作总结:“之”的用法主要有三种(1)当助词,可译为“的”,也可不译如①②;(2)当代词,第三人称,可代人,也何代物,如③;(3)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④。“然”的用法主要也有三种:(1)用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如例⑤;(2)用在词头或句首,表示转折,如⑥;(3)“正确,对”的意思,如⑦。第二步,让学生通读全文,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然后教师作总结、归纳、理解掌握比喻的用法和作用。1二、学海导航【学法指要】1.第一段的中心句和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中心句是:“余寒犹厉”。内容:用冻风、飞沙、烘托、反衬,带出燕地特征“寒”。作用:欲扬先抑,为下文记游作准备。2.作者从哪几个层次来写“余寒犹厉”?分四层来写:(1)燕地的气候特点。(2)具体景象。飞沙、走砾。(3)矛盾心情。(4)无奈结局。3.第二段怎样表达记游的次序?(1)克明所游之地。(2)以堤柳、润土、旷野衬托心胸的舒畅。(3)早晨之景,先写水的形(冰),再写水色,然后写山,写柳、麦田,最后写人。(4)从感觉与燕地春天的特点。4.第二段和第一段的关系是怎么样?第一段是第二段的陪衬。作者的意图是:以城中的“余寒犹厉”反衬效外的春意盎然,以“局促一室之内”的寂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