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点: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2、能力点:具备一定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能力,流畅朗诵课文,快速背诵。3、情感点:深入体会作者当时悲凉的心境。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点词语,背诵课文。2、学习抓特点写景物、借景物抒情的方法。三、课型:阅读讨论课。四、教学思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研习写法——体会感情——说写练习五、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导入:“人有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在世,难免遇到灾难、祸害,这时就要想方设法摆脱抑郁。排谴忧伤,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就曾政治失意,于是到了永州“小石潭”,并留下了著名的山水游记,今天我1们就来学习这一课:第十六课《小石潭记》〈二〉、整体感知:1、梳理文学常识:提问:体裁----山水游记作者----柳宗元,唐,曾学《黔之驴》。2、了解课文背景:指读《目标与检测》中“课文背景。3、解决字词:合作与交流《目标与检测》字词练习,组长抽查。4、试读课文一次:(1)、提醒:“三思而后读”,联系背景和过去读文言文的常规要求,应注意什么?明确:注意慢速、停顿和悲凉凄惨的心情。(2)、静听配乐录音磁带。(3)、小组再读,三读课文。5、疏通文意:合作学习、结合注释或请教老师。〈三〉、口述目标:通文意、理思路(承上启下)。〈四〉、互动探究:出示幻灯:1、原文回答: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2侧面描写溪水清澈透明的语句——;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2、本文是按游览顺序写的,条理清晰,你能理出思路吗?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五〉、小结测评:1、学生小结课文内容,其它收获。2、完成“探究·练习三。第二课时〈一〉、导入:《小石潭记》作为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名篇,历来脍炙人口,但我们仅仅疏通文章、理清思路,还远不够比如:他是怎样借荒山地区的美好风景寄寓自己抑郁心情的?又有哪些写景状物的方法可以借鉴?今天,我们来探讨这些问题。〈二〉、辅助练习:朱自清的写景美文《春》,相信大家仍记忆犹新,文中作者用了好多写景方法或技巧,你还有印象吗?合作交流,回忆例句。3整理:抓特点写景物,采用修辞,动静结合,侧面衬托,多种感觉,借景抒情等。〈三〉、互动探究:出示幻灯:1、第一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这是什么写景方法?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有何作用?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青树、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