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歌会教学目标:1.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框架,能简洁地概括文中的三个歌唱场景;2.体会云南歌会的美;3.体会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读懂作者寄寓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师:上课!班长: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班长:坐下!师:对于中央电视台的《同一首歌》,同学们都很熟悉,谁能来说说喜欢它的原因?生1:我喜欢它是因为有很多大明星出来演唱。生2:对呀,有时它会以一种公益活动的形式出现。如《同一首歌·有爱就有希望》走进了身患白血病的三岁小莹莹的病房,让她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点燃了与病魔做斗争的信心。生3:……师:的确,《同一首歌》很受人欢迎。今天,我们也要去欣赏一场歌会,不过,这可是一场很不一样的歌会哦,出示课题:云南的歌会(板书:不一样)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说说云南的歌会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1:歌会的地点很特别,不是在大型体育馆里举行。生2:没有固定的演员与观众,谁都可以去参加演唱,谁又都是观众。生3:既不是独唱,也不是合唱,形式很不相同。生4:……师:哦,同学们说了些歌会不一样的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以四人为一个单位,小组讨论:怎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歌会的三个场景?(提示:地点+方式+内容)生1:我用“树林唱歌大比拼”来概括第一个场景。生2:我用“山野对唱”来概括,在松树林子和灌木丛沟凹处,说明是在山上,而且采用对唱的形式,这样概括更完整。师:说得具体又完整,真好!(板书:山野对唱)生3:第二个场景的地点应该是在十里山路上,所以我用“山路歌会”来概括。生4:山路上有一串串车铃声,还有一串串银铃般的歌声,所以我喜欢用“山路串歌”来概括。生5:一路上都能听到歌声,我喜欢用“山路闻歌”来概括。生6:漫山遍野都是欢歌笑语,快乐的人们随心所欲,我想用“山路漫歌”来形容这幅令人陶醉的画面。师:哦,同学们想象力很丰富,用了“串”、“闻”、“漫”等不同的字来概括这一场景,那你们觉得选择哪个字来概括更确切些呢,为什么?(板书:山路“串”、“闻”、“漫”歌)生1:“闻”只是从人物的听觉上来说的,但作者还写到了土坎边的报春花,山鸟的呼朋唤侣,所以不够确切。我觉得“漫”用得好,能够把一路上所有的歌声都包括进去,而且带上了感情色彩。生2:对呀,“漫歌”的歌声范围比“串歌”要来得更大一些,应该用“漫歌”。师:通过刚才两位同学的分析,我们懂得了原来对于同一种意思的表达,选用不同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