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文章美点赏析,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获得美的熏陶;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感悟能力和语言的综合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发现并感受春酒之美。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家园。教学过程一、导入有机会来到衢州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语文,我很高兴。我来自水乡嘉兴,在我生活的字典里,几乎没有酒的存在,但我却非常喜欢琦君的《春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美美地去品尝这春酒的滋味。(出示课题)二、发现美:读《春酒》,我发现了____________美,结合具体的语句说说。1.过渡:都说琦君的散文是美文,课前同学们读了文章,你们觉得文章美吗?那么,你发现了怎样的美呢?请同学们悉心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谁先发现谁先说。结合具体的文句,用读《春酒》,我发现了____________美的句式告诉我你的发现。(出示:读《春酒》,我发现了____________美)2.交流,穿插朗读、引导。3.小结春酒之美:酒美,人美,情美,风俗美。(板书)4.赏析直抒胸臆的句子(最后一句)(1)过渡:春酒的确美不胜收!那么,如今客居美国,人近老年的琦君还能品尝到这美得醉人的春酒吗?(2)针对儿子的话设置情境:如果将琦君家乡的水空运到过来,用当年琦君母亲的配方重新酿制,能不能喝出当年的味道?(3)交流后过渡:原来家醅已无处可寻,家乡味更是无法体尝了!(4)朗读最后一句后小结:家醅只存在于琦君的记忆里了,家乡味只能回味在心里了。5.介绍琦君的经历琦君笔下一切所有美好已成了琦君的心灵寄托,在现实中难以企及。如此至纯至美的心灵家园在琦君的绝大多数作品曾出现,这与她的经历有关(出示:1918年生于浙江永嘉,1949年赴台湾,26年后定居美国。)常年漂泊的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出示)可以看出,这个超凡脱俗的心灵家简短交流,融洽感情。“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文章有很多的美点,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同学会有不同的体验。这样的设计有很大的开放度,又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联系语境,培养思考力、表达力和朗读能力。落实教学目标,落实重点。对美的再次升华,对文本解读的提升。落实难点。以此为窗口了解琦君作品的内容特点,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深度理解和对琦君作品的关注。园时时慰藉着漂泊的琦君,让她笔耕不辍,文气如兰。今年的6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