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短文两篇自主预习1.文学常识填空。①刘禹锡(772-843),字,代进步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称他为“天下奇才”,白居易称他为“”。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传世,又称“”。②《爱莲说》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号,令湖南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后形成濂溪学派。同时,他是宋代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和《通书》。③“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写法十分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代的大致相近。④《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托物言志是一种借助来说明道理、抒发情志的写法。其关键在“”。也就是道理的阐明、情志的抒发必须找准“物”和“志”之间的内在联系。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下面画线。①濯(zhái,zhuó)清涟而不妖。②可爱者甚蕃(fán,fān)。③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xiē)玩焉。④菊,花之隐逸(yí,yì)者也。⑤予独爱莲之出淤(yǔ,yū)泥而不染。⑥无案牍(dǔ,dú)之劳形。⑦谈笑有鸿儒(xū,rú)。⑧惟吾德馨(qīn,xīn)。3.按要求简要回答问题。《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名作,说说下面描写莲的语句各用来比喻什么样的品格。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喻②濯清涟而不妖。喻③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喻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喻4.在文章中恰当地使用骈句,阅读时能琅琅上口。铿锵悦耳,便于记诵,增添文采。骈句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字数相等、意思相对的为工整骈句(含:排比句),字数大致相等、意思相对的为不工整骈句,如“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有领字的,去掉领字仍算骈句,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指出下面哪些是骈句,哪些是散句。(只填序号)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⑦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A骈句:B散句:5.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①自李唐来②出淤泥而不染③亭亭净植④濯清涟而不妖⑤予谓菊⑥花之隐逸者也⑦亵玩焉⑧宜乎众矣⑨阅金经⑩何陋之有6.翻译下列句子。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7.根据课文填空。(要用课文原句)①苔痕上阶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