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教学设计白水湖学校高颖教学目标:1.认识“绝、鹂、鸣、含、岭、泊”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绝、含、岭、吴”4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绝句》。3.能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重难点:能了解《绝句》中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了解诗人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2.板书诗题,相机指导“绝”字写话。3.简单介绍诗人:杜甫,唐代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写的诗被称为“诗史”。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1.学生默读古诗。圈出生字,看清字形,读准字音。2.学生认读多音字和生字。3.出示词语:黄鹂、鸣叫、一行、包含、西岭、停泊4.同桌再次读古诗,互评读音,把每句诗读流利。5.师生合作读,读出诗的节奏。三、图文结合,想象画面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画面。2.师生交流,理解诗意。3.交流第一行诗:两个黄鹂鸣翠柳(1)预设:生:黄鹂在柳树上鸣叫。(贴画黄鹂)生描绘柳树的样子。(画柳)联系旧知:《咏柳》。(2)通过“鸣”字启发学生想象黄鹂快乐地鸣唱。(3)读出体会。4.交流第二行诗:一行白鹭上青天(1)预设:生:白鹭在碧蓝的填空飞翔。(贴画白鹭)(2)提问:天空中的白鹭是怎么飞翔的?(3)边做动作边读书,把白鹭飞得高远,姿态优美用声音来表现。5交流第三行诗:窗含西岭千秋雪(1)教师说画面:西岭雪山千年未化的积雪。(画西岭雪山)(2)提问:老师从哪行诗读到的画面。(3)提问:诗人是在什么地方看到的美景?(窗户)(4)引导理解: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想画框中镶嵌着一幅雪景图。6交流第四行诗:门泊东吴万里船(1)预设:生:停泊在草堂门口的船只(画船)(2)提问:这些停泊的船只要到哪里去?相机讲解东吴离成都很远。(3)读出“万里”。(4)提问:东吴离成都真的有万里远吗?(体会夸张手法)练习旧知:《望庐山瀑布》,《赠汪伦》。(5)再读“万里”,读出路途远。四|、感受色彩,体会情感(1)师引导:诗中写到了哪几种色彩,用横线画下来。(2)师引导:这么多色彩,带个你什么感受?带着你的感觉朗读。五、结合背景,再现古诗(1)出示成都杜甫草堂图片,再次呈现古诗。(2)情境引导古诗。六、比较字形,指导书写1.分类比较,指导书写“含、吴、岭”。(1)先出示“含、吴”,引导学生观察,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2)教师范写,相机指导。(3)出示“岭”,将“岭、含”再作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