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3.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样改变的。4.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重点1.会认7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2.朗读课文,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难点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理解。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导入1、出示各种动物耳朵图片,猜一猜是谁的耳朵?大象的耳朵与其它动物的耳朵有什么不同?学习“竖着”、“耷拉”。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于大象耳朵的课文,齐读课题。二、初读感知。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用“——”画出大象说的话。三、检查生字词。1、开火车读词。2、拓展“耷拉着”。3、学习多音字“扇、似”。4、拓展()似的()四、学习课文。1、学习课文第1~8自然段。①当小兔子说大象的耳朵时,大象是怎么回答的?他又是怎么想的?“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大象此时可能在想,真奇怪,我的身体长得本来就是这样的啊。②后来,小羊、小鹿等其他小动物都说大象的耳朵很奇怪时,大象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想的?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A.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B.指导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自己对自己说,大象自己对自己说话。)C.由这句话想一想:大象此时的想法有了什么变化?(起初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决定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过渡:大象为了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想了什么办法?这个办法行得通吗?2.学习课文第9~12自然段。(1)指名分段朗读。(2)小组讨论:大象想出了什么办法?结果怎样?(大象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可是这样一来,小虫子会在他的耳朵眼儿里飞来飞去,还会在里面跳舞。结果大象还是把他的耳朵放了下来。这样,小虫子再也进不去了,有小虫子飞来,大象用大耳朵一扇,小虫子就被赶跑了。)(3)你知道大象耳朵的作用是什么吗?(指名说)3、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用横线画出大象说的话。(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人家是人家,我是我。)(3)此时大象的想法又有什么改变呢?(他决定放下耳朵,做回自己。)(4)小组议一议:如何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6)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长得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本领。不用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