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祖先的摇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宜都市实验小学张亚教学目标:1、会认“族、掏”等7个生字,会写“祖”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和感叹句。3、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4、能认读含有“摘、掏”等动词的短语,并体会动词的恰当使用。教学重难点:1、读懂“可曾”的意思,读出好奇、猜想的感觉。2、能展开想象,仿照第二、三小节说出人们还会在祖先的摇篮里做什么。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新课。师:张老师带来一段视频,你们想看吗?看了这段视频,我们知道人类是由猿人、能人、直立人、智人进化来的,他们是我们的——(祖先)今天让我们走进吴珹爷爷写的诗歌《祖先的摇篮》,感受祖先的生存环境。板书课题:祖是示字旁。摇是提手旁,篮是竹字头,古时候的摇篮是用竹子编制成的。谁来读读这个字。在读它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你的小舌头放平了吗?你还知道哪些示字旁的字。你们积累的生字真多。谁来读读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打开书本102页,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努力读通句子。读完之后用你的坐姿告诉我。三、品读课文,分节学习。1、学习第一小节,体会原始森林的广阔无边和茂盛浓绿的特点。师:同学们,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谁来读一读第一句话。(你的字音读得真准)谁愿意再来试一试,(声音真响亮)。谁知道祖先的摇篮是什么。(这个发现很重要,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祖先的生存环境。(看,这就是原始森林,连绵起伏的群山,无边无际,这里树种繁多,树枝交错,树木高大,高耸入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谁来说说,原始森林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们能说会道,和诗人眼中的原始森林简直一模一样。)谁来读一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见了一望无边的原始森林这是多大的摇篮啊!谁愿意再来试一试。那树荫多么浓绿呀,把蓝天都遮住了。齐读。2、学习二三小节,感受祖先在原始森林的生活方式。师:咱们的老祖宗可能会在这么广阔的原始森林做什么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二三小节。一边读一边想。师: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完了可以用铅笔在书上做上记号。谁来说一说?老师相机出示。(同学们,你们可真会读书,都找出来了,老师为你们点赞。)师:谁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这个字你会读吗?你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