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画杨桃淮安市实验小学陈敏教材分析:《画杨桃》是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课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具体细致,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训练他们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爸爸和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事情。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学会尊重他人,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还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从中受到科学思想的熏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准9个生词。正确书写“叮嘱”;2.有感情地朗读和理解爸爸和老师的话;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部分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难点:1.学习生字,并学写“嘱”“肃”;2.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内容:第一课时设计理念:一是对主要内容的质疑。对于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学生往往要么顾及不了整体,要么无法做到准确简练。这一点,从学生尝试概括主要内容时得到了确证。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一道填空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填充,大大降低了训练的难度。学生尝试后,教师出示自己的答案进行比较,让其真切地感受到,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必须做到两点:完整、简练。在平时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老师组织学生对文章题目、重点词句进行质疑,但这节课另辟蹊径,组织学生对主要内容展开质疑。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目标性大大增强,容易提出“收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比如:“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同学们为什么哈哈大笑起来?老师是怎么引导同学们的……本节课,也是紧紧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展开的。二是对重点语段的引读。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许多老师都会在这一环节上苦苦纠缠,为了避免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常识课。让学生直面文本,聚焦到“角度”上来接着,进行实物展示,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度”的重要性;最后,进行适度拓展,...